返回

第128章 治理新城,刘封的编户齐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128章 治理新城,刘封的编户齐民 (第1/3页)

    目前的新城郡,下辖九县。

    由西至东,分别是:

    汉水主河区域:西城县、钖县、武当县。

    堵水主河区域:上庸县、建始县、武陵县、北巫县。

    筑水主河区域:房陵县、昌汉县。

    诸县官吏,刘封皆依原貌。

    又令新任偏将军李平,引了一千军士在武当山一带修建道路和防御工事。

    邓范这几个月,为刘封招募了两千余户夷民;按邓范的说法,还有三千余户夷民在观望。

    刘封默默计算了一阵。

    倘若荆山白寿也能将荆山数千家夷民都招来,那么刘封的新城郡在册户数能达到两万三千户左右。

    若再加上申耽申仪等地方势力的私户,户数能达到三万户。

    这个数目比起中原大郡,甚至都可能不如一个大县的户籍多。

    然而在新城郡这个山险水急的穷乡僻壤中,能聚集三万户已经称得上是“富足”了。

    对于刘封欲招募夷民编户齐民的做法,虞翻虽然没有反对,但也针对性的提出了风险:“汉夷矛盾由来已久,加之双方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强行编户齐民,恐会引起不少争端。

    若用重刑,夷民自觉约束太甚,又会返回山中;若不用重刑,汉夷发生冲突后,又很难依律惩处。”

    现实毕竟不是游戏。

    若无一个妥善的处置方案,即便夷民出了山,也会再返回山中。

    更何况。

    如今还有大量的夷民在观望刘封这个新城太守是否真心要将夷民视为同等的在籍汉民。

    刘封斜倚凭几,沉吟片刻:“仲翔久在江东,可知孙权及其麾下是如何镇抚的?”

    江东山越众多。

    在镇抚山越上,孙权及其麾下将校总结了不少的可行方案。

    虞翻不假思索:“强者为兵,羸者补户。”

    邓范脸色一变,大声呼止:“不可!绝对不可!若行此法,必会令夷民惶惶不安。使君乃仁义之人,应当以利诱之,岂能效仿孙权行暴虐之举?”

    刘封对虞翻和邓范的方案都不置可否,而是直接询问如何“以利诱之”。

    邓范道:“夷民久居山中,大部分都是羸者耕种、强者捕猎,又因其不善耕种、六畜鲜少、山中猎物也日益枯竭,每年都难有足够的粮食过冬。

    因此常有夷民下山劫掠汉民粮食牲畜,汉夷之争也多半为此。

    既知根源,就应从根源解决。

    使君可勤施善政,授其牛耕,增其六畜,教其礼仪,引导夷民改汉人姓、说汉人语、穿汉人衣、通汉人婚。

    如此三代之后,新城郡再无汉夷之分,诸县城乡皆为汉民。”

    刘封眼前一亮。

    这是人才啊!

    邓范直接洞悉到了新城汉夷之争的本质:生存资源之争。

    而解决的方案,除了常规的勤施善政,授其牛耕,增其六畜,教其礼仪外,竟然还要让夷民改汉人姓、说汉人语、穿汉人衣、通汉人婚。

    昔日。

    秦穆公得兼并猃狁后,称霸西戎。

    赵武灵王变俗胡服后,辟地千里。

    秦始皇更是一扫六合,统一各族。

    汉武帝又有攘却匈奴,斥地万里。

    加之大汉四百年震慑,诸夷慕汉。

    邓范的策略,已经具备实施的基础条件。

    刘封又看向虞翻,面有笑意:“仲翔公,我这功曹,可比得上江东俊杰?”

    虞翻亦是心有惊讶。

    一开始谏言刘封擢升邓范为功曹,并非认可邓范的才能,而是对刘封在官吏升降奖罚制度上的查漏补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