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章 料敌机先,刘封运筹帷幄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0章 料敌机先,刘封运筹帷幄中 (第3/3页)

后,刘封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实并非是吴兵不能打。

    而是吴兵的军制和奖惩有严重问题。

    昔日孙坚在时,麾下吴兵能跟悍勇的西凉兵打。

    昔日孙策在时,麾下吴兵亦能纵横江南。

    结果到了孙权手中,麾下吴兵就变得欺软怕硬了。

    这不是兵的问题,是孙权的问题。

    本质在于,孙权并未制定出合理的军制和奖惩,以至于吴兵将校大部分都只想保存实力。

    用游戏术语就是:上的时候不敢上,看到队友残血就观望,抢人头的时候又贼猛,抢了人头又满血跑路。

    就譬如逍遥津一战,陈武战死、凌统打光部曲,结果跟着孙权一同跑路的谷利被拜为都亭侯,凌统只得了个偏将军还是因为原来的偏将军陈武战死了,这哥俩不论活的死的都没能混上一个侯,反而让个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谷利当了都亭侯。

    这简直就是对战死的陈武和打光部曲的凌统,赤果果的嘲讽。

    也就老实人凌统会傻愣愣的打光部曲,机灵点的如甘宁在逍遥津一战都只是弯弓引箭,喝问鼓吹,亮个相就跑了。

    毕竟这部曲是自己的,打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刘封会重点关照丁奉,也是因为丁奉是孙权麾下少有的如凌统一般的老实人。

    这家伙不仅能打,还命硬。

    喜欢陷阵先登不说,还能活到八十来岁,硬是熬成了四朝老臣。

    鄙视孙权归鄙视孙权,刘封不会小觑如丁奉这样的对手,故而才会将一半汉中带来的精锐分给俞射。

    而事实也的确如刘封预料。

    若非刘封分了一半汉中带来的精锐给俞射,仅凭俞射还真扛不住丁奉的强攻。

    沉吟间。

    又有一军卒掀帐而入:“将军,东门外和西门外发现吴兵,约莫都有三千人。”

    听到军卒的禀报,立在刘封右侧的董恢,不由吃了一惊:“南门有三千人,东门和西门外又都来三千人,全琮这是要一战破寨吗?”

    刘封挥了挥手,让军卒退出帅帐,又在桌上的营寨简图的北门外点了点:“不止,若我料得不差,北门外全琮应该还伏了一支兵马,他不仅要破寨,还想擒我。”

    董恢更惊:“将军之意,全琮是在用围三阙一的战术?可如此一来,除了留营兵马,全琮岂不是近乎于全军出动?看来将军昨日的示弱计,并未让全琮骄矜大意啊。”

    刘封轻哼一声:“休绪你的理解方向错了,骄矜大意跟多动兵马并无直接关联。观全琮用兵,以稳为主,虽然方正无奇,但却能避免弄险大败。”

    “然而全琮却不知,作为主将,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一处战场,而要考虑整个片区的战场。”

    “将大部分的兵马都用来攻寨,江津口又该谁去救?”

    董恢不假思索:“孙权在江陵城还有兵马,自然是走江陵城派兵。”

    刘封摇头嗤笑:“江陵城内算上魏俘、糜芳部俘虏以及麦城去探亲的军士,得有三万人,我在抵达江陵城前又再次散布了流言,给孙权十个胆子,他现在也不敢再派兵出城。”

    董恢一愣。

    随即又反应过来,惊呼道:“所以,江陵城内的孙权得知江津口遇袭后,会派人传令全琮分兵去救,而全琮的兵马又大部分都用来攻寨了,根本无兵可分!”

    “全琮的骄矜大意不在于用多少兵对付将军,而在于全琮压根就没想过将军会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还敢分兵去奇袭江津口!”

    “这才是将军用示弱计的真正目的。”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