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4章 弹劾臣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94章 弹劾臣子 (第3/3页)

奇怪。此前邺城尚书台朝着洛阳传讯,要求注意夏、秋雨情,我此前还纳闷此事是何缘由。却未曾想,一到八月就竟然下起了雨,竟有黄初四年的那般势头。”

    卫臻道:“司隶、豫州、兖州、荆州四州,今夏兴修水利不断,尽人事而知天命,朝廷能做的事情都已做了。”

    董昭接话道:“国事繁多,我这也有一事。赵俨从襄阳处传讯回来,称江夏的文聘病重,俨然时日无多,还请朝廷派人去江夏接任。”

    “公振,此事你可有计较?”

    卫臻微微愣神:“文仲业今年多大年纪?刚刚六旬多吧?”

    “六旬有五了。”董昭道:“按照常理,将领之中难有高寿之人,是该选个人去江夏了。可眼下朝廷重臣皆在河北,我这也一时无人可派。”

    “那就让赵俨多盯着些吧。董公遣快马去邺城报信,让陛下亲自选人决断。”卫臻道:“我这里倒是还有一事,要劳董公费心。”

    “今日上午,黄公衡以修筑水利工事不力为由,上表朝廷弹劾颍川太守。我一时不知如何处理,还请董公指点一二。”

    董昭满脸诧异的看着卫臻,愣了半晌,而后问道:“公振何时知道此事的?”

    卫臻苦笑着摊手道:“董公不必疑我,我也是今日才知的。黄公衡弹劾伯俊,此事的的确确与我无关!”

    “董公也知道,黄公衡素来群而不党,我又……”

    “公振不必解释,我知你品行。”董昭伸手拦住了卫臻:“伯俊是我独子,他之过就是我之过,怎么都躲不过去的。”

    “公振可知伯俊是如何选到这个颍川太守的吗?”

    卫臻连忙摇头,装作不知。

    董昭长叹了一声:“此前陛下以我建言有功,欲要恩赏于我,却被我以年迈之由给推脱了。故而陛下将颍川大郡指给伯俊,以作酬功。”

    “黄公衡具体怎么说的?”

    卫臻想了片刻,说道:“贾侯渠以及其余河流,疏浚以及筑坝之事未达预期,比周边的陈郡慢上许多。”

    董昭点头:“此事我知晓了。公振是明理君子,此事就不劳你烦忧了,我会给许昌去信,让伯俊自请贬官。然后我会上表邺城,请陛下重新选一贤能之人赴任颍川。”

    卫臻叹道:“董公莫忧。一州刺史弹劾,无论如何都是遮掩不过去的。想必以董公恩荣,陛下自有安排,或许尚书台、或许……”

    卫臻还没说完,董昭就站起来微微拱手:“老夫身子有些不适,且先回家了。”

    “告辞。”

    卫臻带着诧异,也起身朝着董昭问道:“还没吃完,董公不如稍晚些再归?”

    董昭苦笑道:“枉我董昭聪明一世,家中儿子却是个这般不晓事的,每次都是劳我费心。公振年纪还小,家中儿子还是多上些心,免得到老时如我一般,总是为儿子烦忧!”

    董昭缓步走出堂外,背影竟显得莫名萧瑟了起来,连带着卫臻也是一阵伤感。

    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呢?(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