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内外发力 (第3/3页)
只差一步,对整个吴国和孙权本人来说,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顾雍看向胡综:“伟则,关于具体时日,至尊可有言语?”
胡综拱手应道:“禀丞相,三日前葛天师已经算得,年中最吉之日乃是九月十六日。”
“九月十六日……”顾雍若有所思的说道:“今日是八月六日,四十日的时间,诸多准备倒也来得及。葛天师还说什么了?”
胡综道:“葛天师还说,孙氏以武立国,而武昌又在汉水汇入长江之处,应聚兵校阅以作压胜。”
顾雍长吸了口气:“压胜?”
“对,压胜。”胡综解释道:“依照葛天师言语,孙氏以土德更替汉朝火德,则必然要大耀甲兵以作压胜,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吴之威德。而且步军水军均要到场。”
“那至尊怎么说?”
胡综拱手道:“校阅耀兵乃是彰显国力军力之正道,至尊欣然同意。不过具体该调哪处的兵、该何时调至,至尊让属下等人与丞相共同拿个方略出来,再报请至尊知晓。”
顾雍想了片刻:“既然说的是大耀甲兵,怎么说也要聚兵数万了。我大吴目前有锐士十八万众,能调度的兵力却也不多。”
“东边濡须以及建业处的兵力不能动,皖口对面的兵力也不能动。西边西陵、江陵两处也不能动。若这般看来,只有长沙步子山、公安诸葛子瑜、柴桑全子璜三处可以调兵!”
胡综点头应道:“丞相所言极是。步、诸葛、全三将兵力共计三万,再加上武昌左近的四万中军,算起来就有七万军队了。”
“七万军队,可称大耀甲兵了吧?”
顾雍点头答道:“七万军队足矣了。若论及水军,武昌和夏口处的中军,再加上柴桑、公安两处,足有楼船五百艘,官船千艘,用来校阅想必已经足够。”
胡综回应道:“那属下就这般回禀至尊了?”
“可以,伟则去说吧。”顾雍转头看向隐蕃:“叔平,劝进表文一事可有拿定方略?”
隐蕃拱手答道:“禀丞相,以属下之见,吴王群臣应该劝进四次,至尊前三次辞让、第四次应下。在这三次大型劝进之前和中间,应以不同职属进行劝进,以丞相府、尚书台、御史台、九卿、内臣、太史、博士、将领、万民之分,共劝进九次。”
“每次劝进,皆要臣属共同署名上奏,共同叩阙以示所请之诚,臣属之忠。”
顾雍点头:“礼不可废。既然至尊信重叔平,那就按照叔平的说法来。何时开始劝进?”
隐蕃想了想:“应从九月一日开始。”
“那好。”顾雍看向胡综:“伟则先将两个方略交予至尊察验,而后请至尊下令诏诸葛、步、全三将移兵武昌!”
“遵命!”胡综起身应道。
“至于吕校尉处,”顾雍看向吕壹:“当此非常之时,武昌内外务要紧张些。若生了半点事端,你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用!”
“遵命!”吕壹拱手应下,可心中却对顾雍出言恫吓生出了一些不满之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