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封禅大典(推荐票可否来两张) (第2/3页)
鼎立的复杂局势,使得曹操事事不能称心如意。
语言是苍白的,实力才是最生动的。
而今东洲之天下,卫安已占据四分之三,剩下的刘璋、马腾、吕布等人也不足为惧,可以说这东洲天下已经是唾手可得。
如果自己再矫情下去,耽误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东洲天下的百姓。
毕竟,结束乱世,然后带着东洲百姓奔小康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给卫安营造天命所归的氛围,东洲各地陆续出现了各种的祥瑞,一切都预示着卫安乃是天命所归之人。
虽然卫安不想矫情,但还是有很多的礼节需要遵从,比如群臣所奏请的三请三让之礼。
按照群臣所奏的三请三让之礼,汉献帝向卫安下诏书请求禅让帝位,而卫安则做出坚决拒绝之姿态。
献帝主动禅让,卫安也要假意推辞三次,这是规矩,也是礼仪。
不论你心里有多愿意,都得推辞三次,因为儒家的美德就是礼让。
献帝一再表示东洲皇室不德,天命在卫安,而卫安也一次比一次“惶恐”地拒绝。
不管这美德是否虚伪,反正是以前有人让了,这也就成了禅让的必备礼仪。
直到第四次,卫安方在群臣的“逼迫”与“恳求”之下,勉为其难的接受了献帝的禅让诏书。
这......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政治表演秀!
但相较于那些刀光剑影的改朝换代,“禅让”无疑显得更“文明”些。
卫安接诏之后,接下来便是禅让大典了。
初平四年二月二日,是龙抬头的日子,“禅让大典”正式在许都举行,卫安登上受禅台受禅。
受禅台以水泥夯筑而成,作覆斗之状,高30米,长宽各30米,十分雄伟壮观。
“禅让行事官”由御史大夫张音担任,负责向新皇帝卫安奉送献帝的玺绶。
在受禅台上,卫安接过张音呈来的汉献帝的玺绶,以此象征权力转移。
献帝手里也只有玺绶,至于象征皇权的玉玺,一直都在卫安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