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大发明 (第2/3页)
儿子,也只是从一介亲兵做起,并未授予实质性的官职。
司马懿平复了一下心绪,躬身作揖行礼道:“懿何德何能,居然得到大将军如此厚爱?别部司马一职,懿恐怕难以担当啊。”
文昭却是上前,抚其背曰:“当日初次见到阿懿,吾就知道你绝非池中之物。这些年你的成长,吾亦看在眼中。”
“我相信,大将军府别部司马的职位,你一定有能力担任。”
话毕,文昭不再征求司马懿的意见,直接让人将印绶拿了出来,亲手交给司马懿。
司马懿推辞不过,只得领了印绶。只是他的心中,对于陈旭的感激之情越发浓烈。
如今诸侯仍旧都在修生养息,陈旭却准备普及教育。
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华夏子孙,对于华夏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他自然知道一些。
马钧发明的指南车,已经可以取代指南针的地位。然而,由于指南车体积庞大,制造繁琐。假如指南车损坏,修复也并不容易。
因此,文昭就将后世指南针的理论搬了过来,而后让人利用磁铁、铁针,研究出了最简易的指南针。
四大发明之中的火药,对于现在的陈旭来讲,还是太过遥远。因此,陈旭根本没有考虑过火药的事情。
然而,华夏的两外两大发明,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却是能够加速知识的传播,并且打破士族对于知识的垄断,让寒门之人也有出头的日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来自后世的陈旭,十分坚信这件事情。
因此,很早以前他就在考虑大量印刷书籍,好让天下人都能够读书认字。
这样一来,也可以完成当初在陈家村,对于陈虎的承诺:日后,每一个陈氏子弟,都能读书写字。
活字印刷术的工艺并不复杂,只需将陶土或者铜、铁制造成汉字的模样,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然而,陈旭虽然知道造纸术,却并不晓得详细的工艺。哪怕东汉蔡侯纸,已经开始普及,但是它的成本比起后世,仍旧显得有些高昂。
若是不能造出廉价的纸,纵然有了活字印刷术,昂贵的书籍,普通百姓家庭想要购买,却也有些不太现实。
造纸术最先出现,是因为上古先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就是最古老的造纸术,也是造纸术的起源。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才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这种方法制造的纸张,后人称为‘蔡侯纸’。
这种纸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蔡侯纸相比起以往的纸张,显得非常便宜,并且纸张的质量也提高了许多。由于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蔡侯纸逐渐被普遍使用。
然而,在文昭看来,汉代的蔡侯纸仍旧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