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八章 敲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八章 敲晕 (第2/3页)

    田丰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后终究是重重叹了一口气,摇头说道:“难难难,难于上青天。”

    却不想,陈旭闻言,不但没有丝毫沮丧,反而心中大喜过望。田丰说‘难’,就代表黄巾军还有机会。

    陈旭抬起头,对着田丰说道:“先生,还请你看在与我家外舅相交莫逆的的情分上,给黄巾军指一条明路吧!”

    田丰的脸上有些挣扎。

    说实话,他对于那些真正的黄巾军,倒也没有什么厌恶的感觉。

    他虽然被举为茂才,在冀州有些名声。但是,他生活在乡间,对于百姓们艰苦的生存现状,却也是叹息不已。

    他对于现今的大汉,也是早已失望透顶。

    田丰为人虽然刚直不阿,但是并不代表他就会愚忠于汉室。

    这个时代的士人,有着自己的思想。他们崇尚‘忠’、‘孝’、‘义’。但是这个‘忠’,绝非单纯的指忠于汉室。

    他们的‘忠’,大多都是忠于那些看重他们,给他们发挥才能的人。

    这些人可能是一郡太守,甚至是一县县令。更有甚者,一些落魄的寒士,被豪强器重,他们也会献上自己的忠诚。

    ‘忠’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为那人做事,第二个前提就是自己被主公赏识,得到重用。

    只有满足了以上的两个条件,士人们才会心甘情愿地称呼自己的上官为主公。

    纵观三国时期,能够从一而终的武将、谋士并不多,但是为何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却并没有写上‘不忠’着个词汇?

    魏国名将张辽,曾先后跟从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又归顺曹操。

    魏国名将徐晃,他本是杨奉帐下大将,后被曹操看中。曹操派遣满宠前去游说徐晃,徐晃就舍弃了杨奉转投曹操。

    蜀国大将赵云,先去投奔袁绍,不得重用之后,转投公孙瓒。当时公孙瓒正在跟袁绍交战,赵云两次拼死救出公孙瓒,但是公孙瓒并没有重用赵云。

    为此,赵云心中一直郁郁不得志。后来刘备三兄弟前来投奔公孙瓒,刘备看到赵云,就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后来刘备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赵云当时就想撇弃公孙瓒,转投刘备,就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

    当时刘备还要多多仰仗公孙瓒,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挖墙脚,就说到:“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

    而后洒泪而别。

    可以说,无论是张辽投奔了几个主公,还是徐晃弃了杨奉投奔曹操,亦或是赵云先投袁绍、再投公孙瓒、最后投刘备。

    后人对于这三个人的评价,都是非常之高。甚至连荀彧、郭嘉,他们也是先投袁绍,再投曹操。却没有人骂他们‘不忠’。

    这是为何?

    说到底,那个时代,不但是主择臣,臣亦择主。

    他们投奔一个人,若是觉得自己并没有受到重用,或者是自己投奔的人并非明主。他们弃掉此人再转投他人,也并没有人会说他们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