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游学天下 第252章 颍川四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卷三 游学天下 第252章 颍川四长 (第2/3页)

子手中。以往天子还只是禁锢我等士人,重用宦党,如今更是昏招频出,不少勋贵都被打压得抬不起头,长此以往,朝廷根基动摇,离天下大乱就不远了。”陈纪叹息道:“其实党禁之事倒不紧要,如今会稽郡的叛乱才是我等急需关注的。”这时一直沉默的韩融,突然出言道:“不错。天下之兴衰非在天子,而取决于我等士人。我听闻句章许昭要建立一个所谓的‘阳明天下’,届时黔首与士人一样,皆可分土地,到朝廷为官。这对我们士族来说,可谓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朝廷爆发党锢事件之后,中原士族涉党者遭受朝廷打压,颍川四姓一样被波及,四姓族人或被禁锢、或主动隐退,全部退出了官场。

    隐退之后,四族中,年岁或名气大的纷纷开办私学,讲经授业,年轻士子或闭门读书,或四处游学。

    在颍川四姓带动之下,颍川各士族名门或名士争相效仿开办私学、收纳学子。

    一时间竟使得颍川学风鼎盛,不仅深受本地士人追捧,其他州郡士子也是趋之若鹜,纷纷慕名前往求学。

    渐渐地,士人将以颍川四姓族学为首的各地私学合称为

    “颍川书院”,颍川书院之名开始享誉天下。至此,颍川四姓的名望更是再上一个台阶,几乎成了中原士族之领袖。

    不得不说,在这个书籍无法普及的时代,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有了知识就有了名望,有了名望就掌控了舆论和话语权。

    虽然颍川四姓已无人在朝廷任职,却丝毫无损于其对朝廷的影响力。这与党人存在毫无二致,其不在朝廷,朝廷却处处是党人的影子。

    因此他们不担心朝廷的禁锢,反而对敢反叛朝廷的句章许昭抱有极大的戒心。

    毕竟

    “阳明朝廷”会让士族失去天然优越性,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说道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东汉的察举选官制度。

    两汉时期,举贤思想很好地付诸实践,形成了系统化的察举选官制度。

    在汉武帝的大力提倡下,察举制逐步确立和发展,成为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当时更是出现了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的文化思想盛世局面。但凡事都有利弊,察举制虽然在当时的官制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进步意义,但也被社会人性的弊病所限制,因而其本身包含了利弊两方面。

    东汉时期,郡国守相进行察举,都尽可能选择年少能报恩的人,这种风其实在明帝时已经出现。

    被举之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古吏。门生故吏为了利禄,以君臣、父子之礼对待举主,甚至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

    尤其是现在的察举制,完全失去当初的意义,弊端甚多。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流弊百出,察举制度的根本缺陷暴露无遗。

    这就好比后世的那种

    “先富带后富”的政策一样,完全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