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6章 地裂又逢雨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6章 地裂又逢雨雹 (第2/3页)

东地区自然灾害频发。

    但这还不是最困扰百姓的,一到秋冬季节,胡人的侵袭,才是最要命的。

    自汉光武时代开始,匈奴就曾屡次入寇河东,洗劫百姓。河东由于与并州南部接壤,同时被上党、西河包裹,因此紧邻胡人。

    人所共知,东汉、魏晋时期,并州是安置南匈奴的大本营。自窦宪

    “燕然勒铭”之后,北匈奴一蹶不振,南匈奴则逐渐内附汉朝。此时的南匈奴,并未全盘汉化,依然维持了旧时的部落制度,自设单于,分散而居。

    汉廷则以

    “并州刺史”与

    “护匈奴中郎将”监视之,严密提防。匈奴降汉以后,鲜卑兴起,南匈奴也逐渐式微,但势力犹在,多次以并州为大本营进行武装活动,侵袭周边的郡县。

    河东地区,就曾多次遭遇匈奴人的洗劫。这是游牧民族的通病,他们不能像汉人一样,种植农作物,一到冬季便开始面临粮食短缺问题。

    但他们现在归附大汉,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了匈奴之外,羌人亦曾袭扰河东。

    “先零羌”在西汉中期在后世的青海一带活动,东汉初年,迁至天水、陇西与扶风一带居住。

    这时羌族既居关中,入寇路径无疑是

    “自西向东”,与匈奴的

    “自北向南”又有不同。除了南匈奴与羌胡之外,并州另有屠各,也时常侵扰河东百姓。

    屠各被各类史料称作

    “匈奴种”,分布比较广泛,错落杂居在凉州、并州、河北地区,按后世学者考证,大约有八种之多。

    屠各的名称,来自匈奴休屠王一支。在迁徙过程中,出现

    “休屠各”、

    “休着各”、

    “休着屠各”等称谓,最终简化为

    “屠各”。一说屠各混入鲜卑,

    “独孤氏”即屠各之音转。屠各在《三国志》及引注材料中曾多次出现。

    比如董卓的军队当中,便有匈奴、屠各二族,与他的并州牧身份相对应。

    想到这些,吴咏心里不禁暗道:“河东地区的百姓真是多灾多难!”当然在与大量胡人混居的背景下,河东郡的百姓不可避免地浸染胡风,于是养成

    “尚武好战”的习俗。镇守河东者,不乏武勇之徒,乱世尤然。诸如西汉初年的季布、东汉末年的董卓、郭援等人,先后出任过河东太守。

    丁原故将

    “武猛从事”张杨,也曾一度控制过河东安邑,还在此迎接天子。韩非子有云:儒用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因此河东地区也成为收纳亡命、培养壮士的大本营之一。比如东汉初年的冯衍,本是京兆人,被赤眉击败之后,便

    “亡命河东”。发展至东汉末年,河东地区涌现出诸多猛士,他们在汉末三国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诸如杨奉、胡才等猛士;关羽、徐晃等名将;贾逵、裴潜、毋丘俭等兵家,均出自河东,绝非偶然。

    “肃静!”谒者大喊一声,惊醒了沉思中的吴咏,也令德阳殿内为之一静。

    天子刘宏面无表情地端坐在上首,沉吟了许久,才开口道:“诸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这时司徒桥玄出列拜道:“陛下,现如今天灾不断,百姓遭受巨大的损失,朝廷当以安民为主。”接着,他继续开口说:“今年开春以来,老臣殚思极虑,实施边关移民之策,但收效甚微,皆因百姓故土难离!这次地陷事件,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