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棉布与糖浆 (第2/3页)
带来这么多的物品?”申屠弼就是伏牛山寨十二寨主之一,他正值壮年,又有些武力,才被安排这次洛阳送货之行。
他见吴咏问话,立刻神秘道:“仙君还是先看看这些货品再说!”吴咏有些好奇,便打开一个包裹严实的麻袋,发现里面竟然是洁白的棉花,立刻就惊喜起来。
之后他看到鄢展抱下来几匹布,于是便上手摸了摸,有些不确定地问道:“这是棉布?”见申屠弼点头,吴咏十分欣喜。
当时他只对杨冀说棉花可以织布,具体怎么操作并没有说明,但没想到杨冀还真将棉花织成布了。
时下的布料主要有丝帛、麻布、葛布和动物皮毛。丝帛是丝与丝织物的总称,未织者为丝,已织者为帛。
虽然丝帛都是百姓所织,但因其价格昂贵,普通百姓可穿不起丝帛衣服,大多数人都是穿麻布做成的衣服,
“布衣百姓”就是这么来的。但麻布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粗糙,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麻布处理得都不彻底,若是作为接触皮肤的内衣来穿,时间长了,则是会导致皮肤瘙痒难耐,严重者还会得皮肤病。
至于葛布则是产自一种叫
“葛”的草本植物,其纤维可以织布。不过这种
“葛”主要生长在南方地区,北方少有。而毛织品虽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若是处理得不彻底,味道十分难闻,完全不符合汉代百姓的审美标准,所以使用较多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羌等等。
其实这时的西域地区已经开始种植棉花,甚至还采用棉花作纺织原料,织成棉布,在局部地区棉布还被当做货币来使用。
但是在中原地区,人们还是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
而且这时的棉花产量很低,制作难度极高,去壳就已经很麻烦了,更别说去棉籽,收集棉花,纺织成布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直到后世明朝朱元璋强制推广,棉花才在中原地区大量种植。从此棉布、棉衣成了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尤其是棉衣和棉被的出现,让中原人民过上了暖和的冬季。在棉花没有普及之前是怎么过冬的?
前面已经说过,有钱人可以用毛皮褥子,有木棉的地方就用木棉填充被褥。
没钱又没有木棉怎么办?只能用绒草、稻草等物品填充棉被。保暖能力有多差可想而知。
甚至有些人到了晚上就把自己埋在草堆里过冬,这样的人还不少。现在有了这个棉布,吴咏肯定要为百姓做些什么,棉花就是其中之一。
有了它,想必百姓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而且棉花还是战略物资,有了棉衣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军队冬季作战能力。
其实这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移民,时下中原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千万,完全是达到这个时代的极限,若是再这样发展下来,迟早会爆发混乱。
不过边关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居住条件很差,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