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洛阳王孙 (第2/3页)
帝王往往子嗣不继,朝廷为了防备万一,往往会征召宗室子弟留居洛阳。
汉和帝去世后,邓太后临朝,汉殇帝即位时才是刚刚百天的婴儿,邓太后下令将清河王刘庆的长子刘祜留在洛阳。
果然,不到一年汉殇帝夭折,邓太后下令刘祜即位,他就是汉安帝。后来邓太后为了加强对皇族近支的教育,曾下令将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子女年满五岁以上的都征召到洛阳,为他们开设了专门的学校。
不仅皇族近支,其他皇族成员也可以留在洛阳,这些人大多是宗室近亲或者公主的子女,他们大多借口为已故天子守墓,向朝廷要官,而留于洛阳。
例如汉章帝去世后,齐殇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借口吊唁而来到洛阳,他甚至得到窦太后的垂青而被留在洛阳。
如今的皇室宗亲以河间王宗室刘合为首,其兄刘倏协助大将军窦武扶立天子刘宏为帝有功,又因侯览王甫等大宦官深恐这样一个宗室大臣受到小皇帝依仗,对宦官集团不利。
侯览等人便设计将刘倏调任为泰山郡太守,并唆使司隶属下在其上任的路上将其迫杀。
不过朝廷追悯刘倏的功劳,就重用刘合以示回报。刘合虽与侯览王甫等人仇深似海,但他为了忍辱负重,还是纳了中常侍程璜的女儿为妾。
这些洛阳王孙中除了皇室宗亲子弟外,便是与皇族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外戚家族。
这些外戚一朝得势,便能世代生活在京师洛阳。光武帝的母亲樊氏家族是东汉地位最高的外戚家族,不过由于光武帝母亲早卒,樊氏家族也比较收敛,在京城之中他们并不十分显赫。
光武帝起兵之后在南阳迎娶了阴丽华,后来在河北娶了郭圣通,阴、郭两家都是京城望族。
虽然郭圣通最终没有能守住皇后之位,但是郭家的富贵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光武帝经常到郭圣通的弟弟郭况家中,
“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
伏波将军马援马革裹尸而还后,虽然遭受谗言家道中落,但在汉明帝时随着马援女儿成为皇后,马氏家族也东山再起,成为京城豪门。
汉明帝执政风格以严明着称,为了防止外戚违法乱纪而加强对外戚的教育,在京城专门为樊、阴、郭、马四家外戚设立学校,教育四姓外戚子弟。
汉章帝时,窦氏外戚开始走出低谷。汉章帝去世后,窦氏外戚如日中天。
此后,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窦氏、邓氏、阎氏、梁氏等家族先后显赫一时。
不过政治斗争风云诡谲,一旦失势,下场往往很凄惨。汉和帝时窦氏外戚失势,被赶回原籍。
汉安帝时,邓太后去世后邓骘父子绝食而死。安帝去世后,阎氏卷入政变,阎显兄弟及其党羽都被诛杀。
汉桓帝时,梁氏外戚失势后,家属都被迁到日南郡比景县。汉灵帝时窦武失败后,家族也被迁到日南郡。
如今洛阳的外戚势力还是樊、阴、郭、马四家。除了皇室宗亲和外戚家族,洛阳王孙中还有一个群体,那便是功臣之后。
汉光武帝对功臣严加防范,不过只是
“飞鸟尽,良弓藏”,并没有
“狡兔死,走狗烹”。光武帝对功臣仅仅剥夺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