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9章 师法传承与雕版印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9章 师法传承与雕版印刷 (第3/3页)

版印刷,这个是最有可能行的通的。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当然,雕版印刷的优点也很明显。首先是版面平整,着墨好,印刷较为清晰。

    其次是可以表现雕版的书法艺术。最后是雕版使用时间长,一幅雕版一般都不容易损坏。

    想到这里,吴咏躬身拜道:“大人们既是小子亡父的授业恩师,小子不敢有所欺瞒,小子却是在太虚仙境之中看到一种名为‘雕版印刷术’的技艺,可迅速传播经学。”

    “何为雕版印刷术?”十四位博士齐齐一怔,然后急切地问道。

    “所谓的雕版印刷术,其实很简单,是准备一块稍微有些厚的平滑的木板,在其粘贴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宣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然后让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成了字体凸出的阳,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涂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留在纸上。这种雕版可以反复使用,也就是说,如果雕刻出一本《尚书》,那可以凭借这套雕版,短时间内复印出成百千本《尚书》,如此速度,将远超于手写!”吴咏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启动

    “造物”技能,就在屋内雕刻起《保训》内容来。十四位博士见吴咏拿着毛笔在一块木板上迅速写完一篇文章,然后又用刻刀认真雕刻起来,不禁有些面面相觑起来,但他们都没有打扰吴咏,十分好奇吴咏所谓的雕版印刷术到底是何神术!

    《保训》一文不过百字,有系统在手,吴咏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全部雕刻完成。

    随后他仔细在上面刷了一层墨汁,摊上白纸,用竹板轻轻一刮,顿时一篇《保训》印在白纸上,然后递给众人道:“诸位大人请看,这就是雕版印刷术。”《易》博士刘朴接过纸张,当真是爱不释手,看了又看,其他人见状,也想拿过来看一眼,不想吴咏这眨眼功夫,竟然又拓印了十多张来,让他们人手一张。

    “简直是神乎其技!”众人看着纸张上一模一样的字迹惊呼道。由不得他们不震撼,在没有印刷术的年代,书籍的复制真的只能靠手写,每一本书卷,都是读书人眼的稀世珍品。

    古人为什么称有学识的人为

    “学富五车”,就是因为他们学习的知识都是竹简,搬运时都是用马车来拉,极其不方便。

    像吴咏刻录的这篇《保训》,文不过百字,却也要录一卷,不仅浪费时间,翻找起来也麻烦。

    如今这雕版印刷术一出,瞬间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除此之外,吴咏又给十四位博士讲了用麻线将纸张装订到一起,然后编码成书。

    这让十四位博士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看着吴咏的眼神,简直跟看妖怪一样。

    要知道,线装书,一样也是一大发明!五经之中,单是《诗经》就有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若用竹简的话,恐怕要一辆马车都不定装得下。

    而用线装书,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就可以了。这么薄的一本书,甚至可以随身携带,这简直是过去都不敢想象的。

    十四位博士都是人老成精,他们一瞬间就想到这雕版印刷术和线装书的作用,不禁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有这两种太虚仙术,我今文经学要大兴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