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风起南阳 第83章 咏鹅和悯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卷一 风起南阳 第83章 咏鹅和悯农 (第3/3页)

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

    想到这里,吴咏又想到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

    这句话在后世很出名,但是铺张浪费却随处可见。许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知是何道理。难道真的是生活富裕了,人的精神追求就变得不重要了吗?

    这时吴咏又想到自己,他今日的本意是来蒙学的,却在看到此时的蒙学的教学内容后,起了轻视怠慢之心。如今更是因为抄了两首诗,震惊了卓文宣,而沾沾自喜。

    这让他不由反思起来,难道因为自己是后世穿越过来的,就可以抵触现在的教育吗?只愿学对自己有利的,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既然无法回到后世的社会,那就从蒙学开始吧,让自己彻底融入到这个时代来。

    卓文宣没有他这么多心思,当他听完吴咏的朗诵后,先是沉思一会,然后才问道:“此诗的题名又是如何?”

    “《悯农》”这次吴咏没有多说什么。

    卓文宣听后却是沉默了,良久之后,才叹道:“此诗蕴含又大智慧,非一般人能比也。我会遵守事前的约定,今后不再要求你每日来读蒙学,你尽可随意,想学就学,不想学,我也逼你。”

    这时吴咏却笑道:“叔父这是说哪里话,侄儿既然来到蒙学学堂,以后肯定是要进行蒙学的,只是这很多蒙学内容,侄儿都已经学得,就不用像其他童子一样照本宣科教导。侄儿日后肯定是要在学堂继续学习为人处世的,今后学业上若是遇到难解之意,还望叔父不吝赐教。”

    卓文宣点点头,“你能够这样想,是最好不过的。以后学业上有不明白的地方,尽管来找我。”

    顿了一下,看了一眼何莲,又开口说道:“其实你这位阿姐,要比叔父更合适教导你,她的学识见解是叔父都敬佩的。”

    接着又自嘲道:“刚才叔父还在说‘学无止境’,其实这些年叔父因为要教导蒙学,学识一直停留在十年前的状态。古人云: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也是我见到你这位阿姐后,才明悟出来的道理。你以后要切记,一定要多学,不可懒惰懈怠。”

    吴咏急忙保证,“但请叔父放心,侄儿定会铭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

    卓文宣点点头,又问了何叶何草的蒙学进境,得知何叶已学过《急救》、《九九》、《六甲》,便让她跟着学《三仓》。而何草因为没有进行过蒙学,只能跟着卓弢去学《急救》。

    安排好两位小的,卓文宣又问了成昭的想法,他是知道成昭一直照顾着吴咏,又是吴家买的婢女,当然她身份比较特殊,毕竟当年吴家祖母买下她,就是当做吴咏的童养媳培养。如今吴咏恢复了正常,以后也不知如何处理她,现在还是询问一下比较好。

    不想成昭却是摇头,“我跟着咏弟就行,他学什么,我就跟着学什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