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抛砖引玉 (第2/3页)
湖广主考和副主考两人自然坐不住了。
“巡抚大人,听闻湖广的的生员围了武昌卫,不知大人准备如何处置。”郑林闻言沉吟了一下,沉声问道。
“郑大人,实不相瞒,我等正在为这件事情伤神。”李郁闻言不由得苦笑了一声,向立在大厅两侧捧着十七个州府生员联名书的差役挥了一下手,那些差役就把联名书放在了郑林和武元昊身旁的桌子上。
“这是何物?”郑林瞅了一眼桌上的联名书,拿起一份后有些狐疑地望向了李郁。
“湖广十五府二州应考生员的联名书,希望官府在乡试前审结襄阳府童试案首的案子,否则……否则他们就要罢考。”
李郁一脸无奈地向郑林解释着,反正这件事情瞒不过郑林和武元昊,因此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说出来,也好让两人帮着拿主意。
如果单单从乡试这件事情上来说,郑林、武元昊和李郁等湖广地方官员共乘一艘船,要是乡试出事的话郑林和武元昊也无法向万历皇帝交代。
“罢考?”郑林和武元昊闻言顿时吃了一惊,错愕地对视了一眼后连忙翻阅着那些联名书,上面果然写着湖广十五府二州应考生员的名字以及籍贯。
“这……”武元昊看完了手边的联名书后不由得扭头望向了郑林,大明立国以来可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时间他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唯有让郑林拿主意。
“李宏宇!”郑林放下了手里的联名书,沉吟了一下后皱着眉头望着李郁问道,“是不是那名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白河镇学子?”
“正是此人,郑大人听说过此人?”李郁闻言微微怔了一下,有些惊讶地回答,没想到远在京城的郑林也知道李宏宇,难道是郑林抵达武昌后打探出来的?
“本官来之前在京城的时候听闻湖广襄阳府的白河镇出了一个毁家纾难的学子,小小年纪不仅为了辽东的官军几乎捐献出了所有的产业,还说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其忠君爱国之举震动了京城。”
郑林微微颔首,然后郑重其事地向李郁说道,“本官听闻涉及临江楼一案的襄阳府童试案首的名字后觉得奇怪,还以为是同名之人,未成想果然是同一个人。”
“听闻皇上对其颇为欣赏,没想到竟然犯了这种案子,实在是可惜了。”说着,郑林的脸上流露出了惋惜的神色,看似不经意间说道。
“皇上也知道李案首?”李郁不由得吃了一惊,颇为意外地望着郑林,没想到李宏宇竟然引起了万历皇帝的关注。
“巡抚大人,湖广为辽东官军捐献白银十余万两,京城朝野莫不交口称赞,本官临行前有司衙门已经把李案首的事情禀报给了皇上,皇上在大殿之上对此赞赏不已。”
郑林点了点头,神色严肃地向李郁说道,“如果本官猜得没错的话,皇上对湖广的嘉奖不日后即将到达。”
“嘉奖?”
李郁闻言面色不由得一喜,这可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将来是不折不扣的政绩,毕竟不是每名官员都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