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长安西野,对战吕布 (第2/3页)
随董卓出征。
唯一不确定的是,荀彧的态度。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里,不管荀彧的死因是什么,但荀彧死亡的导火索是肯定的,就是劝曹操不要称‘魏公’,加九锡(音‘次’,通赐。皇帝对朝臣诸侯的最高礼遇)。
温良也没打算瞒着荀彧,直接说出了这次出征的目的。
让温良意外的是,荀彧居然并没有做出什么表示,只是希望温良尽量少的波及普通群众。
11月7日,姑臧
周永,也就是上次送圣旨的那名官员,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姑臧牧守府。
他也不想来,但不来不行。
来了,自己死。
不来,全家一起死。
然而,当他见到董卓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董卓的心情好像还不错的样子。
“念吧。”
听到董卓的命令,周永咽了口唾沫,大声的念出了圣旨全文。
大汉的官,死也要挺着腰板!
“连着两次都是你,你是个好官,但得罪了不少人吧?”
…
听到董卓的话,原本直着腰板的周永,身子突然就佝偻了下去。
闭上了眼睛,眼泪却不住的留了下来。
“你是好官,我不杀…”
这次,董卓的话还没说完,周永便大声的打断了董卓的话。
“如果牧守大人看得起下官,让我死的越惨越好。
谢牧守!”
说着,周永跪在了地上,高高的扬起头,然后重重的砸在了地面的石板上。
周永,亡。
“老九,厚葬…算了,把头从伤口处砍成两段,丢出去吧。”
对于好官,董卓还是十分看重的。
因为他清楚,好官多了,他才能放心的去打仗,他也只擅长打仗。
但就算董卓那为数不多的政治智慧,也知道这种情况下,杀了周永才是为周永好。
周永越惨,他的家人以后的生活才会越好。
周永越风光,他的家人下场就越惨。
董卓给了周永机会,只不过周永最后选择了家人。
“传我命令,各郡县,除必要守备力量外,全体在汉阳陇关集合!
另外,把事情的起因和目的告知所有兵将,不愿意去的,留作地方守备,防范外敌!”
“是。”*N
兵将还分散在凉州各地,但粮草已经运往陇关了,保证大军有足够的粮草补给。
温良在收到来自董卓的传令之后,立刻带领着两千铁鹰锐士,一千主战人员,一千后勤人员,带着必要的补给品,前往陇关。
即便凉州兵将,百分百都是骑兵。
但粮草等后勤部队,还是以步兵为主,而且还有大量用于拉车的马匹等,速度并不是太快。
直到12月初,董卓军才在陇关处集合。
听着各个手下将帅关于带兵人数的报告,董卓脸上的笑意越来越大。
这才是自己的依仗,来的人,甚至比董卓预料的还要多。
而且,有一半的人,不仅自带兵甲,甚至还自带了粮草。
放到现在的朝廷身上,别说这种非强制性的征兵了,就算是强制性的征兵,能不能达到董卓现在的标准,都不一定。
如果何进知道董卓的想法,大概会肯定的告诉董卓,自信点,别说自带粮草了,要不是缺粮草,也不会打你凉州的主意。
修整三日之后,董卓率军越过陇关,进入司隶境内。
一路无人阻拦,直至186年1月初,来到长安城外。
站在长安城外,董卓放声大笑。
“哈哈,你们不是让老夫去洛阳认罪吗?老夫路过此地,怎么连城门都不开?”
城墙上的何进,看着城外的董卓,也是倍感头疼。
这和他们预计的不一样。
在他们看来,董卓在收到圣旨后,应该是留在凉州布防。
他们才是进攻的一方。
这样,以朝廷军为主力,各世家军作为机动力量,给董卓来个四面开花。
谁能拿多少好处,各凭本事。
结果,当他们聚集好兵将的时候,突然听探子说,董卓将传旨的官员砍头之后,要率兵去洛阳‘认罪’。
这下,大家都慌了。
凉州军的战斗力,经过年初那一场战斗,大家心里多少还是有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