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贾诩授学 (第3/3页)
缺粮食是在去年的粮食吃完之后。
算算时间,差不多就是下半年。”
“所以,老师才让董太守关注那些朝草原运粮食的人?那些人手里肯定屯了大量的粮食?”
顺着贾诩的解释,温良强忍尴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试图转移话题。
因为在贾诩提醒后,温良才意识到,粮价上涨,并不意味着粮食短缺。
实际上,有人在公开的卖粮食,那说明粮食其实还是不那么缺的。
起码卖粮食的那个人,不缺粮食。
“对,但还是不够全面。
为什么要盯上那些粮食商人呢?
能做粮食买卖的商人,背后都是有一定势力的,买卖做的越大,背后的势力也就越大。
而且,有了足够多的商人去活跃市场,那才能让商品流通起来,为当地查漏补缺。
不管是商人背后的势力,还是商人本身的作用,都意味着,不到特别关键的时刻,最好是不要动那些商人的。
现在,我却主动的说出要准备对那些商人下手,足以让太守和李儒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同时,点名控制往草原的梁商,也是一种暗示。
李儒肯定能明白,一旦朝廷这边给草原那边的粮食少了,那边会很快乱起来的。
他知道,我肯定是知道这其中的关系的,那就能明白,我是故意要让草原那边乱起来。
再加上之前的话,李儒便知道,我是想让凉州和并州乱起来,这样太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并州或者凉州之一平叛,回到自己的地盘。
至于怎么让并凉两州乱起来,又在可控范围内,熟读历史的李儒点子可多着呢,足够他表现的了。
那,为什么要想办法让太守回到自己的地盘呢?”
贾诩又提出一个问题后,温良没有继续保持沉默,而是顺着贾诩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世家会趁着黄巾军四散作乱的时机,趁机要好处。
这个好处,可以是钱,可以是粮,也可以是权。
钱,朝廷都开始卖官了,肯定是要不来的。
粮,看现在的局势也够呛。
那就只能是权了。
既不给钱,也不给粮,还想让他们打仗,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更大的自主权,比如独立的税收,或者说以稳定为要求,不再向朝廷交税?”
贾诩的话,让温良想到了‘州牧’这个词。
也是在历史上,汉末首创的一个官职。
就是这个官职,为诸侯争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六百字左右,半小时内更新……】
帐篷的门帘被掀起, 贾诩走了进来。
“老师,您怎么过来了?”
温良好奇的问了一句。
贾诩上下打量了一下温良,点了点头。
“不错,能把手下的兵全都带回来,你做的很好。
永远要记住,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人可以靠人去抢地盘,有多少人才能占多少地盘。”
听着贾诩的话,温良心里一动。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嗯?对,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说得好,没想到恭俭不仅在武学数算上有天赋,这作文章的本事也不差啊。”
“高看我了,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那个世界的一位伟人说的。”
如果是别人的话,温良也就直接承认了,但这位的话,温良可不敢据为己有,急忙解释道。
“伟人?有多伟大?”
这该怎么形容?
面对贾诩的疑问,温良想了一下。
“如果张角有他一半的能力,那黄巾贼可以颠覆汉朝。”
听到温良的描述,贾诩身子一僵,随后点了点头。
“如果是那样的话,确实是位伟人。”
“卧槽!”
温良的一声卧槽,让贾诩皱了皱眉头,用疑问的眼神看向温良。
在贾诩看来,温良虽然不算是个读书人,但也和那些只会动手的武夫不一样,怎么会突然爆粗口呢?
此时的温良,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说起那位伟人,就不得不提两个战术。
游击战与农村包围城市。
但凡有点知识的现代人,都是知道这两个战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