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学堂烛光透阴谋 学监被害案困惑上 (第2/3页)
极力主张教育改革,倡导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性,甚至希望能融入一些西方先进的知识。
两人为此多次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如今周严遇害,张沐风的处境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
其他教师看向他的目光中,隐隐约约带着一丝怀疑的意味。
在那个传统与变革激烈碰撞的时代,教育理念的冲突格外尖锐。
负责调查此案的捕头赵勇迅速赶到了学堂。
他身着清朝衙役服饰,神色凝重,仔细地查看周严的尸体,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随后又认真审视周围的环境,最后小心翼翼地将那本染血的教材收起。
紧接着,他开始有条不紊地询问在场的学生和教师。
在查看学生们的成绩记录时,周严被害前李逸尘成绩的突然大幅下滑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
在清朝的司法体系下,捕头肩负着维护地方治安、侦破案件的重任。
赵勇径直找到李逸尘,表情严肃地问道:“你的成绩为何突然下降得如此厉害?这和学监被害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关联?”
李逸尘紧张得双手不停地绞在一起,犹豫了好半晌,才结结巴巴地小声说道:“学……学监他对我的要求实在是太严格了。最近的一次考试,我因为过度紧张,发挥严重失常。他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留情地严厉批评了我。从那以后,我一见到他就害怕得不行。”
赵勇又将锐利的目光转向了张沐风:“听说你和学监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你们最近有没有发生过特别激烈的冲突?”
张沐风微微皱起眉头,神情坦然地回答道:“确实,我们在教育改革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但我心里一直敬重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前辈,即便我们意见不合,我也绝对不可能做出伤害他的事情。而且,我始终坚信,教育改革是为了学生们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我怎么会因为这种事而去杀人呢?”
赵勇陷入了沉思,这起案件表面看似简单明了,实则疑点重重,犹如一团乱麻。
究竟是教育改革引发的矛盾冲突酿成了这场悲剧,还是背后隐匿着更深层次的个人恩怨情仇?
那本被鲜血染红的教材,以及学生成绩的异常变化,又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学堂里依旧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氛围,如乌云压顶。
学生们根本无法安心学习,教师们也没了授课的心思。
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真相大白的那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