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画悬案(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名画悬案(五) (第1/3页)

    “你这么一说,可能性确实很大。”陈雨飞恍然大悟,“那么之前大英博物馆的失窃,也是利用了隐形衣,所以报警系统在嫌犯作案的时间、空间,没有记录下一丝影像,作案人就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我也认为是同一个团伙所为。”程逸颉表示认同,“包括没有任何玻璃破碎的痕迹,盗窃行为没有触发任何警报系统等,种种手法都是一样的。”

    “但我不明白的是,防盗窗上安装的红外线感应报警器并没有遭到破坏,为什么没有发出报警信号。大英博物馆也一样,警报系统没有报警,这太匪夷所思了,就算穿上隐形衣也做不到吧。”陈雨飞提出疑问。

    “可以做到,例如利用反光的金属线织物,也就是用于消防员防护衣的材料,在经过重新设计后穿在人的身上,可以降低被空中监视工具发现的可能性,所以只要穿上特特殊材料制造的‘隐形衣’,躲过红外线感应报警器并不是难事。”程逸颉说,“电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体时,会在物体上发生散射。散射的电磁波被接收后,就表明那里存在物体。如果能让电磁波‘转弯’,绕着物体走,这样物体就能‘隐身’,杨儒团队所进行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材料表面折射率的改造,让光线‘转弯’绕过物体按原方向传播,就能将物体隐藏。”

    “调查杨儒的案子时,我也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包括媒体上的报道。”陈雨飞接过话头,“隐身衣理论体系的提出者Pendry看到了杨儒团队的研究进展,他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这项工作是隐身衣研究领域‘一个真正的进步’。此外,他在接受《自然》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件在可见光频段下能够隐藏现实世界中很大物体的隐身衣,但是要达到这点,需要对理想的隐身衣理论进行一些折中设计。他认为杨儒团队在这方面走得比其他研究者更远,他们剔除了透射波相位要求保持一致的条件,实现了尺度相当大的可见光隐身器件。但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隐身如要有较好的应用,必须能够工作在宽频带、全方向、全极化,要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难度非常大。杨儒团队的这项研究目前还只能在几个方向上可以有效地隐身。”

    “只能在几个方向上可以有效地隐身,这就是最关键的问题。”程逸颉点头说,“那个入侵者,一定是对走廊的格局和监控摄像头的位置非常熟悉,才能够全程在画面中隐身,因此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慕清澄和施奇的嫌疑都很大。”陈雨飞望着程逸颉,“我不得不说,慕清澄的嫌疑是最大的,今天从智能钥匙柜中取、还玻璃柜钥匙的,只有她一个人。

    程逸颉不以为然。“如果我是盗贼,不会到今天才拿到钥匙,更不会留下记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