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2章 死战、失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72章 死战、失控 (第2/3页)

所以最终带来了拜耳的连败,也让欧洲其他国家的主教练对他的理念丧失了信心。

    事实上,随着英格兰人和巴西人的崛起,就连罗尔斯科夫自己的心态都在动摇,毕竟,他心目中欧洲唯一的集大成者拜耳,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隐隐被皮克和虎克压制住了。

    就连德意志都已经隐隐失去了欧洲最强国的地位。

    可以说,压制孙天龙反手的历史,就是世界乒坛的血泪史,而他们正式放弃这一理念,其实是在两年前。

    虎克也正是从两年前开始崛起的。

    而孙天龙本人,也正是从两年前起,才意识到自己的反手真的无法被压制。

    他就算再谦逊,再内敛,再理智,也终究不是神,而是个活生生的人,他一个人扭转了整个世界乒坛的理念,在如此伟大的胜利面前,他产生了某种近乎于盲目的自信,他觉得自己的反手可能真的已经不是人类所能压制的。

    直到此时。

    直到此刻。

    他已经用过所有他能想到的办法。

    起先他只是简单的跟王超对攻反手,因为他记得王超的反手杀伤力并没有那么强,就算自己跟他对下去,也只是比谁的技术更稳定而已。

    但王超用一招从皮克处偷来的高质量变种反拉前冲弧圈球,破坏了他的计划。

    那个球他虽然赢了,但他知道,如果继续反手对反手,那么王超将会随心所欲的发动杀招,而他能做的唯有防守。

    于是他开始加速,想要通过足够迅速的节奏转换破坏王超的节奏,让王超的落点失去精准,但他发现王超的节奏丝毫不比他慢。

    随后他想要通过反手适当加质量,试探性进攻,以此破坏王超的控制力,但他发现自己的反手确实威力有限,打不破王超的平衡。

    在以上试探的过程中,他展现了让人目不暇接的技术,但凡有任何一项技术是王超陌生的,都会影响到王超控球的精准度,但他极为惊讶的发现,王超可以拿出丝毫不比他少的技术,以变化对变化,始终完美的化解他的所有招数。

    最终孙天龙选择使用自己关于反手最精髓的技巧,那就是“骗”。

    这个骗,已经不是技术领域的东西,而是心理层面的东西。

    简单地说,他开始卖破绽。

    我给你一个正手出台不转球,你要不要放弃压反手,给我一个侧身爆冲?

    还不够的话,我干脆给你一个正手底线冒高球,你这都不给我一记爆冲试试看?

    好吧,如果你怕爆冲破坏节奏,那我给伱一板反手位近台冒高不转球,你倒是给我一个反手拧抢攻啊。

    或者,我干脆退台,身体往左移动,直接留出空档来,你要不要给我一个正手位底线大角度,说不定我就跑不过去了哦。

    他给出的全是得分的机会,是真正香喷喷的诱饵,事实上,这样的骗招对孙天龙自己而言都算是双刃剑,对方一旦进攻质量够高,是真的可以得分的。

    当然,进攻质量越高,也就代表发力越猛,那么球的控制力也就越弱,当杀板出手,无论这球能不能挡得住,都代表对方的控球结束了。

    ——能逼得孙天龙主动亮出双刃剑,王超已经足够自豪了,因为国际赛场这么多年,也唯有拜耳等寥寥几人曾经把孙天龙逼到过这种地步。

    但王超就是不吃诱饵,他死死的压住孙天龙的反手,纹丝不动。

    他是主动,孙天龙是被动,就算现在是僵持,他也是优势,于是他保持这个优势,不急于得分,只为了僵持。

    这同样是心理层面的考虑,他想击败孙天龙,光靠得一分是毫无意义的,但如果能搞乱孙天龙的心态,那就意义重大。

    他成功了。

    这种局面无休无止的持续下去,让孙天龙多年来首次产生了焦躁情绪。

    过去的龙队,无论战况优劣,心态都是稳定的,因为他从战略上始终占据制高点,就算丢分,也是因为技术发挥的因素,或是伤病的困扰。

    譬如他跟虎克打的时候丢的那些分,全是来自虎克不讲道理的搏杀,但这些球的道理其实都在孙天龙这边。

    正如欧洲人所说,“讲乒乓球的道理谁讲的过华乒?”

    孙天龙永远是赛场上最大的道理。

    也正因为此,秦华昌才会遗憾,因为他觉得龙队有绝世剑法,对方却套着一身铁皮,只靠蛮力冲撞,这是很煞风景的事情,完全没有美感。

    哪怕绝世剑客被一头蛮牛撞到吐血,心态上依然是超然的。

    但今天孙天龙是从战略上被王超牢牢的按住了。

    就像是他成功的施展出了绝世剑法,但是他的每一招却都被破掉了。

    这种来自智商和技术层面的挫败感,是连孙天龙都很难不在意的。

    他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浑身的血液在这一刻微微滚沸。

    此时王超又一个正手前冲弧圈球压到了孙天龙反手位大角度。

    孙天龙不再简简单单借力把球反带回去,而是直接撤步,左移,蹲身,手臂下沉,死死盯着飞过来的小球,调整站位,再退一步,又退半步。

    此时球力已竭,旋转已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