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闽中变法(三) (第2/3页)
,进去学习真正的知识。
各村寨的族长更清楚,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自己依旧死守旧时的陈规,那很可能被官府围剿。就算官府没有采取那些要命的举动,仅仅是不给自己发放粮食种子和铁器,这一项就已经足够致命。因为别的村寨拥有这样的工具,生产能力可以增加数倍,那么可以养活的人就更多,到时候力量就更加强大。除此之外,那些进入学宫的孩子,按照官府的说法,日后要是成绩优秀,是可以进入官府,成为官吏的。这样就更加不得了了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村寨的利益,各村寨的首脑们对于官府所推行的教育政策极度拥护。
当然,这一切推行起来,进度并不可能太快。而且推行下去,需要大量的成本。凌素韵支持过来的二十万金转眼被陈胜挥霍了大半,才勉强建立起了一个教育体系。具体的的事情并不是由陈胜来实施,而是被他刚刚招纳到了旗下的李左车。
李左车表现出了他卓越的能力,陈胜每一个想法,在他的补充之下,都能够变成一个个合格成熟的方案。只是李左车很不解。闽中郡地广人稀,对于朝廷来说,攻占这个地方,政治意义更大一些,朝廷需要扶持的地方多着去了,怎么轮也轮不到闽中郡这个鸟不拉屎的鬼地方啊。李左车哪里知道,对闽中郡的投资,一小部分是来自于扶苏和蒙毅的赞助,另外一大部分是来自于凌素韵代表的凌家家族的投资。
但对于陈胜来说,这些庞大的赞助,依旧是杯水车薪。
所以陈胜谋求的是一个开源节流的方案。他第一个方案,就是在海边建起简陋的盐田来晒盐。
最初的时候,陈胜还以为海水晒盐这个简单的方法,沿海的人早已经掌握。但是等他询问起旧时闽越掌控盐业的官员之后,他才惊讶发现,这里的人根本不懂晒盐的方法,这个时代,从海水里得到粗盐,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