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一个都别想坐收渔翁之利,都给爷死 (第2/3页)
谋反诛杀,然后埋下了祸根。
官员们离心离德,这个教训直到明朝末年才浮现出来了,崇祯想要南迁,谁敢提啊?于谦的下场不就摆在这里?
所以崇祯帝吊死煤山,这里面有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呢?许守云认为虽然不能强行连接上去,可先人种下的果,后人总是要偿还的。
得到这个回答,姜灵内心还是有些失望的,不过许守云说的没错,拿了好处不做事,确实不太行。
“那就白白浪费吗?”
姜灵询问道。
“没浪费啊。”许守云摇了摇头,看向姜灵道:“大人,之前不是说了吗?只要让这群宦官拥有辅佐权限即可,很多事情不需要人为操控,这些宦官又不是傻子。”
“让他们看到权力之后,他们比谁都上心,然后一点一点渗透,一点一点扎根于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南北镇府司之中。”
“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就可以让他们出面接管。”
“但是在他们渗透完毕之前,陛下再去谋划别的,要么就不参与游戏,一但参与游戏,就要掌控全局,那个时候就不是参与了,而是夺权。”
许守云将格局彻底打开,这招就叫做埋子。
“明白了。”
姜灵点了点头,旋即看向许守云道。
“那今日朝会上,陛下应当怎么做?”
对方问道。
“还是按照老规矩,不过柳严明既然敢这样做,就证明事情已经到了白热化,可以不用继续拖了。”
“所以属下的意见倒也简单。”
“第一,拒绝柳严明的让权,但坚持设立东厂,去辅佐刑部等执法机构。”
“第二,直接说明改稻为桑,将会昭告天下,以提高民心为由,让大魏子民都知道这件事情,要明确提出。”
“第三,抛出核心问题,借粮之事,交给柳严明与李杰,限时十日,两人谁能在十日之内,凑齐相应粮食于京都中,无论借助任何方法。”
“多者为胜。”
“第四,等到粮食抵达京都内,让杨宁负责粮草检验,若有丝毫差错,杨宁负其全责,等到改稻为桑落实下来,这些粮食分四批而行。”
“第一批,改稻为桑通知而下,分发粮食于百姓,确保百姓家中有三月余粮。”
“第二批,次月运输,依旧确保百姓家中余粮充足三月。”
“第三批,三个月后运输。”
“第四批,再三个月后运输,确保桑田收益到手,当地粮价没有遭到商人恶意抬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