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9章 舂米也是老大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89章 舂米也是老大难 (第2/2页)



    每天变着法儿地给顾北廷进补,连带着住在柳家的人都补得面色红润。

    在这期间,南山村的秋收彻底结束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而柳轻月再一次见识到了农业落后的无奈。

    收割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一次,以为够辛苦,这会儿看到舂米才知道。

    没有最辛苦,只有更辛苦。

    南山村的人都是用舂米桶舂米。

    舂米桶是木制的,桶皮厚超过十厘米,桶底的厚度超过十五厘米,桶也很重,至少有五十多斤。舂米杵则是一米左右长,两头粗中间把手处较细,每个重约六斤。

    把水稻放进舂米桶里,再用舂米杵用力地捶打桶里的水稻,使米粒与谷皮脱离。

    舂米的时候,一般都是两个人一起。

    一左一右,一起一落,抱着六斤重的舂米杵,相当费力。

    柳轻月试了一下,新奇了几分钟之后,手臂就抬不起来了。

    另外一种比较普遍的舂米工具,是碓臼。

    一般来说,一个村只有一个碓臼。

    碓臼是最简单耐用的东西,它分碓窝和碓锥两部分。

    碓窝是在一块方形的大青石中间由石匠雕凿出的一个圆窝,约有四十厘米深,上粗下细,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

    碓锥是由一坨长形青石所制,也是上粗下细,下端非常光滑,比碓窝小一圈。

    碓窝凿有斜凹槽,碓锥则是凿有斜凸槽,可以提高舂米效率。

    可以说,舂米是个力气活,得强壮汉子才能胜任。

    柳轻月看了一眼那个沉重的石臼,连尝试都没有尝试,就彻底放弃了。

    随后,怎么提高舂米的效率就成了柳轻月重点考虑的事情。

    她跟醉莲又一次搜索资料库,仔细地对比各种舂米的用具,因地制宜地考虑要怎么样提高舂米的效率。

    首先想到的,是踏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