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争风云 (第2/3页)
是练习刀弓等武器的使用技巧。有时候会进行用刀等武器打桩和射箭打靶的单人练习;有时候就会和老兵两人一组的对练,当然也会新兵一组。
这时候变到了晌午,由校尉叫众新兵集合,前去吃饭休息。等半晌后,再叫众新兵集合,进行最后的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也就是操演阵形。阵型多而复杂,但确实士兵最需要记住,长期联系的。
萧三和这些新兵一起练阵形,而且变化多端阵型队形,叫虽然了解知道的萧三涨了更多的知识和对阵型的理解。例如阵容队形虽然多,但是要求却不高,像整队时间,站位准确,要求都是比较低的,因为大部分征集上来的士兵大多文盲,要求高了很难做到。
萧三在这一天天的训练中快速成长,不禁叫训练他们的校尉觉得是淘到了一个好苗子,就在又是给萧三增加训练度使得萧三稳扎稳打一些。丁香看见萧三这般辛苦,也医书里找到了增强体质缓解疲劳的药方,偷偷找草药熬给萧三喝,萧三才不至于被高强度的训练毁坏身体。
就在萧三和丁香所在的军营这边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训练的时候。边境的匈奴又开始蠢蠢欲动,不断的试探着朝廷的底线。起初,他们只是劫持一些过往的商贩,并没有引起朝廷以及军队的注意。倒是使那些商贩没了做生意的念头,这边境的老百姓日子又苦了几分。
这匈奴见这样不会被阻拦,胆子愈发大起来。开始掠夺一些小型村庄的粮食和家禽,若是人没反抗,也就没有伤着人。但要是反抗了,这伤着人就不是他们匈奴的问题了。
即使是这样,这些所谓的小问题还是被各地方官员压下去,没有传到朝廷那边。倒是军队官员有所耳闻,但却暂时无能为力,没有军令,不能擅自行事。
一味地容忍,一味地隐瞒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些匈奴开始入侵城池,虽说守城的士兵奋勇杀敌,也抵不过匈奴众多的人数以及不要命的打法。守城的士兵被杀光,那些百姓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被迫拿起了武器。只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根本打不过这些匈奴,被杀的被杀,被俘虏的被俘虏。
更是残忍的是他们对待俘虏的方法,他们把一家子人都绑一起。然后不给他们蒙上眼睛,随便拉一个出来,开膛破肚,将五脏六腑挖出来,五官割掉,眼睛挖掉。当着你的面把你的亲人变成人彘,让你眼睁睁的看着却无能为力,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那无形的悲痛,绝望,无助,充斥在这个被屠杀的城池里。这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行径,在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之后,在有好几个城池被匈奴占之后,才彻底引起朝廷的关注。
边境的城池接连被入侵的匈奴占据,他们占领城池之后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搞得民不聊生,在中原地区出现了很多家破人亡惨不忍睹衣不裹身食不果腹的流民们,流民们生存不下,一时间中原地区的作恶事件层出不穷。
早朝时分,底下的官员递上奏折,由大太监传递给了皇上。皇帝拿起奏折看见边境竟然连连失去好几座城池,不禁大怒,还没等发作,底下的官员有叫大太监传来奏折,皇帝怒气冲冲的拿起来。
皇帝那起来一看,竟然是中原各地出现了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流民们,这些流民有的被逼无奈迫于生存,有的就是恶人等等,叫中原各地出现了很多小到偷盗大道杀人抢劫的作恶事件。
皇帝本来就因为前面的奏折怒气冲冲,在看到这个奏折更是怒火中烧。皇帝把两封奏折摔在身前的桌子上,站起来怒发冲冠的说到:“废物!废物!!怎能叫朕的子民变成这样!!”底下的各位官员看见皇帝震怒,接连赶快行礼跪下大喊道:“吾皇息怒!吾皇息怒!”
在朝上皇帝发泄出了怒气,退朝后皇帝坐在了龙椅上。皇帝坐在桌前,左手撑着下巴,右手拿着一只笔,在桌子上缓缓的敲动。他的眉毛微微皱着,眼神深沉,似是幽谭一般,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皇帝拿起手中的笔,在桌上疾笔写着些什么,写完后,扔到了大太监小严子面前,淡淡的开口道:“小严子,这两张圣旨,一张你找人去各地官府朗读,叫他们开粮仓放粮去救济灾民,顺便叫各地军营维持秩序。”
皇帝顿了顿站起身看向远方讲到:“这另一张,小严子你亲自去,去找曾将军宣旨,叫他去边境将被掠夺走到城池给朕给天下的民众夺回来!”小严子跪地行礼,答到:“小的谨遵圣上的旨意,这就下去操办。”说完捡起两张圣旨整理好了,向外走去。
另一边曾将军接到圣旨,几经策划曾将军率兵与匈奴对战起来,军营里众士兵列阵排兵,敌方匈奴也排兵准备。只见随着旗一走,隆隆鼓一响,众士兵前进,双方开战。
列阵冲杀的前排士兵都是军队里的精锐,无论士气还是勇武都是最强者。曾建军军阵采用车轮战法,战斗每隔一柱香的时间,就会鸣号角,前排士兵闻声就会退回本阵后方休息,同时由后一排士兵接替继续作战。一阵大概有十排左右,一个轮次的列阵厮杀,只要能挺住一炷香之内不死,基本就能全身而退,所以前排士兵的伤亡很少。
因为敌方人数太多,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