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海运粮食可行 (第2/3页)
又有沙门、鼍矶、皇城等岛居其中,天设水递,止宿避风。”
“惟皇城至旅顺二百里差远,得便风不半日可渡也。若天津至辽,则大洋无泊;淮安至胶州,虽仅三百里,而由胶至登千里而遥,礁碍难行。”
林天佑说到海运,话便收不住了,又讲到了近海航运,暗礁较多,航程虽短,却并不容易。
而且,海运讲究风向,最安全的时间是二月起航,四月至北方,五月回帆运夏粮,八月重返本港。新航道开辟后,起运时间一般为三月。
“一年两次,比较安全快速。”郭大靖轻轻颌首,脑中却一直在思索权衡。
显然,从南方购粮走海路至辽东,并避开登莱,是能够实现的。
袁督师能将登莱海禁,是因为他以统一事权为名,请朝廷裁撤了登莱巡抚,由蓟辽督师衙门全部节制。
可除了登莱,袁督师还没那么大的权力,没那么长的手,管到其他的港口和地区。
也就是说,东江镇从外购粮并不是朝廷所禁止的。或者说,朝廷想不到,也就没有这样的禁令。
东江镇以商养兵,粮饷朝廷给得很少,只能是勉强维持。哪来的钱财购粮,一船两船米粮,也解决不了几十万军民的吃饭问题。
是的,袁督师或者是朝廷,应该能够预见到这种情况。他们也不用担心,东江镇能够甩开他们,自筹粮食、割据称雄。
所以,表面上看东江镇的独立性挺强,但要害也明显。几十万军民是毛文龙跋扈的根基,可也是沉重的负担。
这也难怪袁督师在登莱海禁后,毛文龙仰天悲呼,大叫:“拦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
也难怪袁督师计谋得逞后,不无得意地说:“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
不论是置毛文龙于死地,还是东江因断粮饷而内乱,袁督师其实都算是达到了目的。
要破这个局,很难。即便郭大靖洞悉整个阴谋的施展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