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练新军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5】练新军1 (第2/3页)

年时,就有敕言:”神铳,国家所重,在边墩堡,量给以壮军威,勿轻给。”正统六年,边将黄真、杨洪立神铳局于宣府独石。帝以火器外造,恐传习漏泄,敕止之。一直到嘉靖三十六年,才题准蓟镇置造快枪、铅弹和火药给主客官兵。而一般的都司卫所,所生产火器时,都必须得到朝廷的批准,而且只有造一些”降”字号的手把铳口。如”胜”字、”天威”、”列”字等神铳只能由兵仗局制造。

    最终,宋友亮还是觉得采用戚继光办法,士兵们主要操练鸳鸯阵和三才阵,但是火枪操练继续。宋友亮觉得眼下不可能一口吃一个胖子,精兵还不都是从新兵练出来的?不过,很快宋友亮就发现要练出精兵,可不光是有好的操练方法就可以的,还需要大量的银子作为基础。比如他委托古雨山购买的大量原材料,就是用来打造兵器盔甲和军服旗帜用的。

    宋友亮的初步计划是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常备军,他们完全脱离农业或者手工业生产。首先是军队的编制问题,宋友亮决定采用湘军编制之法:以海阳千户所宋、姜、许、张、马、李、刘、徐、于、孙、杨、鞠、常、赵、王、左、傅、贾、吕、陈、鲍、谢等26姓军户从宗族、亲友中招募人选,然后经过几次筛选和增补,耗时一个月才最终成军,分为50小旗、10总旗,5领队,总数505人。宋友亮自任指挥,各级军官之中除***是外乡人、潘玉柱资历稍轻之外,其余都是海阳所老军户的后代。

    在战斗部队之外,宋友亮还配备了一百名工夫。工夫的职责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埋锅造饭安营扎寨,作用就等同于现在的工兵。如在野外扎营,则有战兵在外警戒,工夫在内安营。当时军队里对于此类工作,一就是直接安排士兵劳作,这会极大消耗士兵体力,直接影响战斗力。二就是就地征用老百姓,甚至拆了老百姓的房屋来建造军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