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7章:千古一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07章:千古一帝 (第3/3页)

 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位皇帝在朝堂之上被太子如此羞辱,今日崇祯倒是体验到了这种五味杂陈般的“享受”,几乎被群臣看了笑话,已然是颜面无存了。

    “呵呵!儿臣对父皇说实话就要被打入冷宫?那儿臣说父皇功盖秦皇汉武,文超唐宗宋祖,乃是与轩辕黄帝并列之永恒帝王,父皇该当如何奖赏儿臣呀?儿臣奉太祖皇爷爷之命,请父皇移驾南都,已然是给父皇留了转圜的余地。没想到父皇非但不思悔改,反而是变本加厉。征三饷,便失天下农户之心。杀良将,便除江山社稷之屏障。用奸臣,便使我大明帝国万劫不复。父皇如此作为,又与夏桀、商纣何异?殿内皆非贪生怕死的亡国之臣,而父皇却是刚愎自用的亡国之君!”

    某太子一摆手,听从这二货皇帝的内侍就被忠于太子的内侍给拦下了,在某太子给内侍们巨大的好处之后,后邸的大半内侍都已经倒向了某太子。

    皇帝对所有内侍严苛要求,但完全不会洞察高级内侍们私下捞油水。太子对高级内侍严苛,却给予了所有内侍全方位的好处。比较起来,当然是太子爷的优点更多,更值得投靠。

    亡国之君?

    崇祯顿时便是一愣,惊愕了片刻方才缓过神来。

    “你……你这逆子……敢说朕是亡国之君???”

    崇祯从龙椅上几乎弹射般地站起来,用手指着不远处的逆子声音颤抖地质问着,他是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犀利之词的,尤其是出自长子之口。

    “‘中兴四将’死了三个,一个被父皇下狱。父皇一声令下,便制造出来数百万卖儿卖女的灾珉。之前朝廷里的蛀虫多到用囚车都装不过来,一个个家财万贯,还在哭穷抹泪。西北边军连续数年都领不到军饷,弄得妻离子散,被父皇生生逼到造返。父皇重用杨嗣昌,济楠失守导致数十人都要为其承担罪责,德王皇叔公还被东虏俘获,到头来父皇却对此矢口否认。细数父皇之行径,不是昏君难道是明君?还是千古一帝?父皇要不要儿臣写个‘千古一帝’字据的绸带套在龙袍上,每天都能让群臣看见啊?这是不是还不够,要把年号改成‘千古一帝’,这样就可以震古烁今了?”

    有一种皇帝叫“崇祯”!

    每天干着昏君的勾当,还自诩为明君!

    忠臣良将被他给迫害死,这货还认为他们是咎由自取。

    责任心几乎为零,对于任何负面责任都不愿意主动承担,必须有人替他背锅,迫不得已才发了“罪己诏”敷衍了事。

    可以说在位的十七年,崇祯就干了一件“正事”,那就是没日没夜地在摧毁大明帝国的根基。

    就这样的皇帝,还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夸他,这不是在白日做梦么?绝对是病得不轻啊!

    反正父子关系都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要不是在朝堂上,说不定这只甩锅爹就又要拿刀来砍自己了,某太子索性就彻底揭开这只“明君”的真面目了。

    群臣听了太子爷的话,心里都腹诽不已,细细捋下来,自打皇帝登基大宝,这些棘手之事,几乎都是他自行制造出来的。

    勋贵有钱不捐,一毛不拔,崇祯皇帝去向贫苦百姓伸手要钱,此为欺软怕硬。

    孙传庭与杨嗣昌不和,崇祯皇帝选择相信杨嗣昌所言,将孙传庭下狱,此为偏听偏信。

    崇祯皇帝下令裁撤驿站,导致数万驿卒失去活计,加入流寇,壮大敌军,此为本末倒置。

    此前曾全权委托卢象升总督北地兵马,抵御东虏,而后却让杨嗣昌分走其部分兵马,此为朝令夕改。

    但凡朝廷政令出现纰漏,各地实施有了差池,崇祯皇帝便要臣子为此负责,此为推卸责任。

    照此捋下来,类似的“优点”还有很多,当真是一位“明君”,非常符合太子爷所说的“千古一帝”的特征。

    “放肆!混帐!你这逆子给朕滚出去!朕再也不想见到你!”

    见到内侍都没法执行自己的命令,自觉很没面子的崇祯只能亲自开口,命令这个逆子自行离开大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