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1章:澶渊之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71章:澶渊之盟 (第3/3页)

压上了所有本钱,完全是赌出了一个大清帝国!

    与二者相比,皇太鸡的治国与进兵策略则要保守得多,换句话说就是稳健得多,算得上是步步为营。

    每次入关劫掠,伤亡都不会超过万人,击溃及歼灭数倍于己的明军,劫掠来的物资与人畜更是远远超过了投资,绝对是回报丰厚。

    明帝国就在自己不擅长的运动战中被辫子牵着鼻子走,徒劳消耗本就岌岌可危的国力、财力、军力。

    不用皇太鸡发动松锦大战,只要每年都来入关劫掠,一连五年,大明北方的经济就彻底崩溃了,加上连年天灾,势必导致流珉四起,届时不迁都都不行了。

    某太子认为自己的主要敌人有三个——辫子、流寇、天灾!

    最容易解决的是流寇,采用先发制人的战术,起码不会让张大粽子有机可乘,还能继续打压山里的李自成。

    最难收拾的是辫子,军力上不去,就没法钢正面,二十年收复辽东失地都算是快的。只要辫子往辽北山里一扎,要消灭辫子得再用十来年。

    对付天灾,就要拖时间,起码要苟活到1650年,也就是甩锅二十三年才能扛过去,如果那时候还有这个年号的话。

    那只是个远景目标,先撑过眼前这三年再说,连练兵都没银子,画饼充饥的事情就可以顺延了。

    瘪宋!

    孽元!

    渣明!

    粪清!

    这四个玩意一个不如一个。

    前者能被后者所灭,主要原因就是自身实力不够抵抗敌人,还找不到外援助战。

    别人先不提,就渣明这种糟烂的局势,如果德川二货大将军愿意派二十万倭军登陆辽东,形势就立刻被扭转过来了。

    当然,德川二货大将军是个超级吝啬鬼,不可能派这么多人马来帮大明打辫子的,能派来五万人马都是良心发现了。

    在危急存亡的时候找外援并不能算丢人,连命都快保不住了,谁能施以援手,谁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如果能东拼西凑出十万外援前来助战,那么渣明所承受的边防压力就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不管是谁,哪怕是非洲的黑叔叔,只要有人能把他们运到辽东去打辫子,就都可以领到相应的赏银。

    满朝文武被太子这么一怼,全都缄口不言了,因为当下形势真就跟宋末如出一辙,可以说明军面对东虏,在战场上都难求一胜。

    貌似还真是与东虏谈和都不太可能实现了,就算朝廷愿意背负骂名,风头正劲的东虏都不会愿意坐下来罢兵休战。

    要是连类似《澶渊之盟》的和约都签不了,被人家屡次入关劫掠,由此而导致大明灭亡,那就真是太可悲了。

    为了缓和气氛,薛国观作为首辅也只能拍马屁了:“殿下英明神武,高瞻远瞩,我大明在殿下治下定可实现中兴!”

    除了这话还能说什么呢?

    求和人家不答应。

    对垒都又打不过。

    练兵没有银子,防线就跟纸糊的一样,光靠气节与礼数又不能退敌。

    不知道除了战与和之外,还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这朝会开的简直无比尴尬,然而这就是渣明的现状。

    朝臣们明知道薛国观在阿谀奉承太子,可又无可奈何。

    换作自己,恐怕除了类似的话,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能筹钱?还是能带兵?

    既然什么都不能,那就老老实实地闭嘴吧。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力不及却肆意妄为那便是自找麻烦了。

    薛国观的女儿薛婉晴已经被周皇后召入宫中,盛传今后便为太子妃。

    这就意味着大明朝政今后将被这对翁婿来把持,前途可谓是扑朔迷离。

    首辅大人不学无术,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太子殿下尚且年幼,另有杀俘与灭亲之举。

    为了上涨之后的那些俸禄,百官都是浑噩度日。

    在战场上,帝国王师更是被东虏打得一败涂地。

    众人被太子这么一说,陡然觉得当下越来越像是宋末的光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