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弄巧成拙 (第2/3页)
绾华对比自己年长的博衍还是颇感亲切。
“自然不是,先前托你舅舅买多两处庄子,虽然不大,但风水极好,也不输给燕上居。眼看你也要出门了,这地契自然要送回来,还送了些人,改天过去瞧瞧。”凌氏将怀中的木盒打开,姐妹俩都好奇地凑过去,只见盒子里整齐地放着一叠纸。
一张张数开来,除了庄子的地契,其他的都是些卖身契。
“怎么这么多?”韶华细细数了一下,至少得有三十几个。
李家自有规定,每个娘子身边只许有两个近身的大丫鬟,其他粗扫丫鬟婆子不得超过八个。郎君屋里更是不得多于六个丫鬟,特别是启蒙以后,丫鬟不许进内屋,不许进书房。为的就是防止有个别坏了心眼的丫鬟,想仗着姿色爬上主子的床。所以,就算是斯晏这般风流郎君,也不曾闹出事来。
每个园子都有自己的针线房,负责院子里所有人的衣帽鞋袜,几个手艺出挑的绣娘则专门负责主子的衣裳。娘子们的贴身衣物自有大丫鬟负责,而郎君的则是夫人屋里的大丫鬟做的。所以夫人屋里的丫鬟要比娘子多些,二到八个不定,初荷和幼菡原本只是绣娘,为了韶华的归来,特意从针线房提到屋里伺候。
一般来说,待郎君十五岁后,主母会从针线房挑几个不错的丫鬟给郎君当通房丫鬟。当初苏氏就是这么被安排到李勋卓身边的。
但是李斯晋是个书呆子,爱书的程度远胜于爱美人,刘氏还一直担心儿子是不是那方面出了问题。李阁老对此到不甚在意,觉得李斯晋这般才是有出息。至于,李斯晋是因为爱读书,才不近女色,李斯年没有通房丫头纯粹是庞氏病得都无暇自理,也就没那么多心思去管李斯年屋里的事。仇妈妈是替庞氏挑了两个丫头给李斯年,结果在屋里呆了一日,就被李斯年以碍眼的名义,天寒地冻地把她们赶出去。
也正因为如此,辛子萱自己进门带的又都是陪房,刘氏一口气就给塞了四个如花似玉的丫鬟。只不过等他们从梁平回来时,就剩下一个紫鸳,红菱还是辛子萱从梁平那里买回来的。
“你以为个个都和咱们家一样,别的大户人家里,一个娘子身边就跟了四个大丫鬟,四个二等丫鬟,还有七八个粗扫丫鬟和婆子。”凌氏觉得这三十个人还不够用,决定明日叫人牙子进府,再买多几个,先调*教些日子,看看情况再挑些顺手得陪嫁过去。
“可是,不是说让含章和书语陪嫁过去就好了吗?”韶华闷闷地说。
“那是贴身的,总得挑些会做事的跟过去,要不然到了夫家连个可心称手都没有,你怎么使唤得了人。”凌氏也不怪韶华不懂这些,凌老爷子也是个不爱满屋子丫鬟的,这一点和亲家老爷很是相似。凌氏在京里住得久了,和各达官贵人来往多,知道旁的人家礼数规矩,才会知道些。
“嫣娘身边就有六个大丫鬟,自己一个人便有个针线房。”绾华对此有些羡慕。
韶华这才想起,每次去忠义侯府确实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的样子,起初因为是宾客,后来才知道大部分都是丫鬟。偌大的侯府,若没这么些人,确实很麻烦。
“回头买多十几个丫头放着,你自己挑些中意地带去。书语就让她安心在家,你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