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438 人间清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438 人间清醒 (第2/3页)

有人会想到,他竟然利用这个暧昧的权力过渡期,直接提起了恩科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李士实打了所有人一个冷不防,不少没来得及通气的派系官员出现了应对事故,许多人下意识的表达了支持。

    这零零散散的支持,很快形成了风向。

    等到大佬们要下场干预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李士实关于恩科的设想,已经开始在朝野间展开了广泛讨论。

    虽说立刻有人指出,李士实以左都御史的身份提出这样的建议,实在有些越俎代庖,但是那些基数更庞大的读书人可不管这些。

    听说有多考一次的机会,几乎是一面倒的支持李士实。

    这就相当于从他们这些扑街里,额外再挑出三四百人为官,白捡的荣华富贵!

    自此,凡有键政处,便有人在讨论恩科和李士实。

    恩科虽然还未落到实处,但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李士实已经声名大噪,收获了不少读书人的感恩。

    随着渐渐群情激昂,翰林学士靳贵私下里约见里李士实,并且委婉的劝他,“既然你已经推动了恩科,就该辞去左都御史,去担任礼部尚书了,这样才能名正言顺。”

    李士实经历了裴元的提醒,这会儿自我感觉很黑化,很人间清醒。

    他和靳贵虚与委蛇一番,见靳贵丝毫不为所动,索性直接道,“虽然现在礼部尚书缺位,但是靳学士也挂了一个礼部尚书头衔,何不接手此事,以成全天下读书人的冀望?”

    靳贵闻言,深深的看了李士实一眼,暗含警告的问道,“大都宪可想好了?”

    李士实索性也不装了,直接冷笑道,“靳学士乃是堂堂翰林学士,正是礼部尚书的绝佳人选,何必来问我一个同进士?”

    靳贵虽然有礼部尚书的加衔,但是礼部却绝非他的目标。

    他是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加衔礼部尚书的,这两个头衔也就意味着靳贵已经完全满足了入阁的条件。

    李东阳致仕之后,内阁并未增补,一直维持着“三阁老”的局面。

    但只要内阁出现空缺,或者需要补强,那么靳贵绝对是很有希望直接入阁的人选。

    因为他不但是杨廷和的门生,而且他担任主考官的正德六年会试,还出了个状元杨慎。

    若是礼部还有“恩科”这个果子在,靳贵不介意去礼部再走这一遭,可是现在“恩科”的甜美汁水已经提前被李士实吸光了,他何必去推动这桩费力不小,未必会落多少好处的事情。

    而且李士实直接点破了礼部尚书人选的那点潜规则,让靳贵意识到了李士实的这番举动,绝对是有意而为的。

    靳贵也不多言,直接告辞。

    等靳贵走了,心中不太踏实的李士实。连忙让人去通知了裴元。

    裴元对此毫不在意,他在大方向上的布局已经完成了,李士实政治上的出卖虽然后果严重,但是等到洗牌完成,各方又会流畅的形成新的关系。

    裴元这会儿也没工夫立刻出手,把恩科的事情敲死。

    这些天他除了密切的关注着朝中的动向,也在接收从山西按察使司衙门转运来的弥勒教徒。

    这些弥勒教徒在教主李福达的组织下,掀起叛乱,在山西一带四处劫杀。

    后来李福达膨胀了,喊出了那句“我有大分,宜掌教天下”的话。

    然后李福达就带着几百小流氓打潼关去了。

    只能说,虽然关中之地确实是好地方,但是这位弥勒教主明显有点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那踏马可是潼关!!

    不是靠马扎、酒瓶就能敲下来的!

    等到这帮叛军溃散的时候,李福达趁乱逃走,不少弥勒教徒都被抓获。

    正好京中的“三河驿案”牵扯到弥勒教,主要负责追查此案的山西按察使司索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这些弥勒教徒统统打包,送来了镇邪千户所。

    上次裴元去见朱厚照的时候,大致提起过此事。

    朱厚照有心索性把“三河驿案”都栽到弥勒教身上,然后给内阁次辅梁储一个交代。

    不然的话,若是按照之前的猜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