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293 后悔创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0293 后悔创业 (第1/3页)

    第二天一早,裴元开始了他全新的生活。

    北方局只是草创,各项工作都还没开始落实,裴元也懒得现在就去折腾。

    本着“先小家后大家”的方针,裴元先去找牙人,打算挑些可靠的仆役。

    “牙人”就是专门负责撮合交易的中间商。

    这个时代的商业虽然发达,但是信息流通却跟不上。

    若是直接交易的话,买方和卖方缺少一个沟通的平台,想买东西的买不到,想卖东西的找不着人。

    这时候就需要有牙人居中协调,买东西的去找牙人,卖东西的也去找牙人,信息在牙人那里汇聚,自然就容易达成交易。

    那有些人不想让中间商赚差价,应该怎么办呢?

    办法也简单,可以自己去集市交易。

    自己去集市交易,就能避免了中间商的差价,但是一般情况下,要额外出一个心情税。

    所谓的心情税就是府县衙役、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巡捕营、保火甲等机构的人,走在集市上时,按心情收取的税款。

    这笔税款的主要特点为税目不详,数额随意,没有发票,可重复征收,不交给朝廷。

    当然假如掌柜的能大声地告诉那些跑来收税的人,他的后台是谁,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

    如果不能,那最好还是通过牙行,不然多少要依赖点运气。

    好在牙人们也要追求利润,并不做下沉市场,瞅准的目标都是大宗交易。

    老百姓卖个针头线脑、冰糖葫芦,一般问题也不大。

    毕竟,相比起这些零碎生意,还是值钱的商品利润丰厚。

    唐朝的时候,就有两位做平台的著名牙人,一个叫安禄山、一个叫史思明。他们因为赚的太多,慢慢的事业兴旺,于是对大唐的国家管理有了些想法。

    后来的下场,大家都知道的。

    ——“初,山、明并为互市牙郎。”《旧唐书》

    裴元这次出门,带了对京城里的牛鬼蛇神都很熟悉的云不闲引路。

    细听了牙人的事情后,裴元也产生了一点兴趣。

    他以前的日子过的不好,也就典当房子的时候找牙人牵过线,平时根本和这一行打不上交道。

    现在一听,立刻意识到了做平台的价值。

    先做平台、然后垄断上下游、卡住白银循环、自体系流转、然后将白银概念化、大杠杆发行银票、当明联储、入诏狱。

    嗯?

    裴元瞬间冷静,赶紧驱散了不该有的想法。

    等到再细细一听,仅存的那点兴致也没有了。

    原来这个时代的牙人,细分化很严重,比如说有专做布匹的牙人,有专做丝绸的牙人,有专门买卖木器的牙人,有专门买卖房屋的牙人,有专门买卖田地的牙人,甚至就连打井,都有专门的牙人帮着牵线。

    可以说商业平台有,但是这个平台稀碎。

    按照云不闲所说,一般的中等县城都能有一二百的牙人,像是淮安、扬州、济宁、苏州这些大地方,有成千上万的牙人,负责各行各业的事务。

    比如说苏州府因为盛产丝织品,光是在盛泽镇,经营丝绸的牙行就有上千家。

    这些牙行,有朝廷办的,有内宫办的,有地方政府办的,有藩王办的,还有各地豪强办的。

    完全没有统合的可能。

    这让裴元连后悔创业的机会都没有。

    裴元只能收了心思,把精力都放到了购买奴仆上。

    大明允许官宦人家拥有奴婢,数目上稍微有些限制,平民百姓则不许拥有奴婢。

    嗯,和很多大明朝的政策一样,这条没什么卵用。

    事实上大多数卖身为奴的,都是社会上最悲惨的一批人,他们除了托付自己,依靠主人家,在社会上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每年的水灾、旱灾、意外、疾病,都会制造出大量的这种失去一切的百姓。

    朝廷既然顾不上他们的死活,总不能为了一纸冰冷的律法,就连他们最后的活路也断了吧。

    所以朝廷对“卖身为奴”,或者“投身为仆”基本上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