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3 都是政治 (第2/3页)
的事情。
好在宋总旗也很自觉,见裴元进来,嘿嘿笑了一下便起身离开了。
裴元想着事情,也懒得理会她。
目光落到焦妍儿身上,裴元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她的祖父,内阁大学士焦芳。
说起来,焦芳也是高寿之人,还有几年好活呢。
倒是能发挥余热。
而且因为焦芳精准减持,在刘瑾倒台前三个月就提桶跑路,所以事后不管百官怎么弹劾,都屹立不倒。
焦老爷子的一生,如果概括总结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少年得志。
中年得志。
老年得志。
然后以内阁首辅大学士全身而退,得以善终。
这种政治老狐狸要是能帮一把,或者把焦芳的残余势力收拢,说不定就能大大改善处境。
只不过,裴元只是简单一想,就放弃了这个决定。
先不说焦芳能不能看上自己,光是焦芳自身,就有一个很大隐患。
因为焦芳是个超级地域黑,特别讨厌南方人。
具体一点,是余姚人和江西人。
再具体一点,是谢迁他们村和彭华他们村的人。
焦芳这个人能地域黑到什么程度呢?
他为官的时候,每斥退一个南方人,就会很高兴。即使是谈论古人,他也一定诋毁南方人而赞誉北方人。
正德天子刚登基的时候,大明的大臣们立刻热切的想起了当年“朱允炆未成年时代”和“朱祁镇未成年时代”,那美好的保举制。
那还犹豫什么?
牛市又来了,风口又来了,趁着皇帝小,直接上吧!
于是,内阁大臣们赶紧连夜颁布了“举怀才抱德之士”的诏书,打算趁机解决官员子弟的就业问题。
各处的地方官员立即行动起来,纷纷上书,互相举荐同事们德才兼备的好儿子。
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掌握了意识形态解释权,并充斥整个大明官场的南方人,再次成为大赢家。
大量的南方人这次直接不用考试,就一步到位,进入官场了。
焦芳身为河南进士,本身在官场就比较吃亏,容易被人抱团排挤。
然后,焦芳看到推荐上来的那些德才兼备的读书人,粗粗一看,南方人。
嗯?
仔细一看,余姚人!
刷、刷、刷,焦芳继续翻开一摞,推荐的全特么是余姚人!
看着坐在那里露出迷之微笑的内阁大学士,谢(余姚)迁,焦芳直接掀桌了,这特么还怎么玩?
我被包围了啊!
我被余姚人包围了啊!
我不能呼吸了。
焦芳于是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政治盟友,刘瑾刘公公!
那么问题又来了。
精通政治手段的战斗进士焦芳,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选中刘瑾这个老太监,作为政治盟友呢?
那就是因为,刘公公执政期间,曾经很犀利的提出一个观点,“毋得滥用江西人”。
这区区七个字,简直戳中了焦芳的G点。
江西官员不就是南方官员最纯血的根据地吗?
——世上没有比这再好的公公了,大明不值得,泪目。
焦芳和刘瑾迅速抱团,以“徇私援引”的名义,一口气掀翻了大学士谢迁,斥退了保举的那些余姚人,顺便打垮了朝廷中的江西帮。
为了彻底巩固战果,两人在借着“保举案”,收拾谢迁之余,又联手裁减了江西乡试名额五十。
刘瑾为老家陕西增加乡试名额一百!
焦芳为老家河南增加乡试名额九十五!
可惜,现在刘瑾新政被推翻,正是江西官员卷土重来的时候。
大量的江西官员,将会重新走上重要岗位。
如果裴元这时候向焦芳靠拢,或者去收拢焦芳的残余势力,势必会大大得罪南方官员。
这可并不明智。
可除了焦芳,自己现在又能向谁下手呢?
裴元脑海中闪过飘零半生的国色张璁,旋即划掉,接着又想起了胖弟弟欧阳必进。
欧阳必进乃是江西吉安府人,称得上是江西人中的江西人。
再加上同是江西人的便宜姐夫严嵩,裴元只要顺着这样的关系延伸,就可以搭上江西人飞快崛起的便车。
裴元想着,也没和焦妍儿多寒暄,躺在厚实的草席上,看着帐篷顶,情不自禁的吐出四个字,“乡党势力啊!”
如果在自己的计划中,引入乡党势力,那究竟是他们体现我的意志,还是我体现他们的意志呢?
一介武夫的裴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