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武媚娘与吕雉的剧烈冲突 (第2/3页)
,处理政务。
而不是希望她们俩争相揣摩自己的想法,附和自己。
两人也听懂了李乾的意思,武媚娘笑着回到:“是,陛下,妾身懂了。”
“妾身也明白了。”吕雉也柔声回到。
虽然现在这么说,但两人间的矛盾大概是不会消失的了。
同为皇帝陛下出主意,也得有个高下吧?
把下面的几份奏章全都看完,这样一来,秦桧送回来的奏章也就全都处理完了。
李乾伸了个懒腰,长长舒了一口气,躺倒在椅子上。
然而当他的目光望向桌上另一边时,又愁眉苦脸起来。
旷工一时爽,旷完火葬场。
昨天在御林苑和后妃们快活了一天,也就积压了一天的奏章没处理,再加上前两天修改朱批,也各剩下了一小部分奏章,所以就导致了今天要处理的奏章直接多到爆。
但要是今天批不完,明天秦桧又要来商讨有错的奏章了……
996还能休息一天呢,自己这连休息的日子都不能有了?
李乾无奈地扶住额头,这踏马叫个什么事儿啊??
以后每天都有奏章,自己岂不是全年无休?早晚要累死的节奏啊!
怪不得前世的皇帝要依靠宰相、内阁。
一个国家的所有事儿压到一个人身上,能行吗??
一天就两百来本奏章,即便有许多言说大事儿的奏章李乾都拿不准主意,有许多小事儿奏章他只是批个阅。
剩下的那些也足够他喝一壶的了。
怪不得前世那么多皇帝都得要宰相和内阁帮忙处理朝政,因为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
武媚娘和吕雉又以为他累了,心疼地帮他揉捏起太阳穴来。
李乾闭目养神,心里却又想起了自己构思过的后阁和票拟制度。
所谓票拟,便是指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之前,就由别人先把意见写在小票上,然后贴在奏章中,送呈皇帝参考。
对于票拟的意见,皇帝可用可不用。
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减少皇帝的工作量。
他睁开眼,望着眼前的武媚娘和吕雉,她们两人现在能不能担当这个职责呢?
若是真开始票拟,那这件事该怎么瞒着外人呢?
那些小票用完之后就直接一把火烧了?
李乾思虑了前前后后,还是决定先搁置一下。
如今皇宫里的眼线太多,很容易就把消息传出去。
这件事儿说大不大,但说小也绝对不小。
皇帝陛下竟然在宫里自行弄了一套体系,必然会让文官们开始警觉和抗争。
而后妃处理朝政的事儿,也直接会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就算昏君也不是这么昏的。
李乾揉了揉眉头,拿过桌上的奏章又开始一份份地看起来。
票拟的事儿……还是再等等吧。
如今武媚娘和吕雉两人还稍显稚嫩,他这个皇帝也很稚嫩,什么事儿最好还是一块商量。
等日后三人对政务更熟练一些后,或许就能用那种更高效的方式了。
对了,还有西施,应当抽出空来去看看她才是……
繁忙时光中,一下午时间匆匆而过。
桌上还剩了一大半奏章,而武媚娘和吕雉早已不在这里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吕布,和正在别扭地做八段锦的李乾。
他两手抬着自己的左腿,用力地向上扳,憋得脸都通红。
而吕布则在一旁扶着他,帮他保持平衡。
“义父,撑住,再往上一点。”
吕布一个劲儿地帮李乾打气。
但李乾只是把脚后跟抬到和头一样的高度,就再也拉不上去了。
“呼~”
他放下腿,大喘了几口气。
虽然还没法完全做到完第一式,但李乾却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这段时间的进步。
要是放在吕布拔筋之前,李乾是决计做不到把脚扳到头上这种程度的。
正因感受到了进步,所以他才越来越热情。
“今日再多拔一会儿,奉先。”
李乾就像个欲求不满的男人……好吧,他就是个欲求不满的男人。
这些日子每天都和后妃们一起快乐的玩耍,已经让他觉得身子骨发虚了。
练练这玩意儿,总能更使得上劲儿不是?
李乾趴在软塌上,闭目养神,任由吕布抻拉着自己的筋骨。
“奉先啊,这些日子每天都帮朕来拔筋,真是辛苦你了。”
吕布本来拔的正起劲儿,闻言手都是一哆嗦。
“义父……”
“大伴,你去内帑支五千两银子赏给奉先。”李乾突然道。
“啊?”
吕布都懵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老太监却毫不意外,当即应下来:“是,陛下。”
这阵子,李乾已经想过无数办法从内帑里套现,然而结果却不怎么尽如人意。
唐国公派来的人看得很严,什么都要监管,让李乾的多次尝试都归于失败。
直到上次,李乾发现了一个不太能让他们拒绝的办法。
赏赐。
下面人有功,皇帝要赏赐银钱,总没问题吧?
唐国公派来的内帑总管一开始还用国库赏钱来搪塞,可李乾说了,朕就愿意用内帑的钱赏!
那边一时没法应对,又改为开始哭穷。
陛下啊,咱们内帑都快没钱了,您赏赐可以,但能不能少赏一点!
功劳归功劳,您也不能把内帑的所有银子都赏给他啊!
李乾也不喜欢做的太绝,见内帑那边退了一步,他便也退了一步。
不能赏三万多两,那就先赏老太监一万两吧。
毕竟他每日都替朕忙前忙后,布置一切,还帮朕管着小金库……最后这条划掉。
内帑总管依旧哭诉,陛下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
我们替您和先帝管了这么多年内帑,如今内帑清廉无比,没有阉宦上下其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要是一下子支取这么多钱赏赐,我们也没法交代啊!
李乾却不理会这群人的哭诉。
你们还踏马有脸哭?
内帑一年收入怎么也得有二百多万两吧?
让你们管到只剩下三万两银子,就算再清又有个毛用?
还不如让太监去贪呢!
这些人拿着他的钱,偷偷供给唐国公的事儿李乾又不是不知道。
所以,他打算今天赏这个一点,明天赏那个一点,早晚把内帑掏空了,再把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