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明使用劳工,很合理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明使用劳工,很合理吧? (第2/3页)

甚至率先搞起了工业革命,小破锅的玩法以及足够强横的军队甚至压得整个欧罗巴所有国家都喘不过气来。

    虽说大明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去嘲笑奥斯曼,但是奥斯曼现任素丹塞利姆三世多少也能算得上有脑子,这家伙绝对不会放弃向大明学习的机会。

    朱劲松甚至连理由都替塞利姆三世想好了——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瞧瞧,先贤圣人都这么说了,奥斯曼上上下下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朱劲松笑着说道:“先贤有云: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奥斯曼倘若真有向学之心,愿意派出留学生来咱们大明留学,朕觉得咱们大明还是广开方便之门,收下一些留学生比较好?”

    刘怀文满脸无所谓的说道:“只要奥斯曼愿意像英格兰他们几家一样交学习,臣是没什么意见的。”

    礼部扛把子孟繁志瞥了刘怀文一眼,冷笑道:“反正都是奥斯曼出钱,你刘老抠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要是让你户部出钱你试试?”

    习惯性的怼了刘怀文一句后,孟繁志忽然话锋一转,说道:“其实我们礼部也没有什么意见,反正给他们准备的教材都是一样的,欧罗巴来的留学生学什么,让他们也跟着学什么就是了。”

    朱劲松一脸无语的瞧着刘怀文和孟繁志等人——瞧瞧,瞧瞧,这就是大明朝堂的衮衮诸公!

    堂堂的户部尚书满门心思的想要收人家留学生的学费,礼部尚书满门心思的想拿阉割后的《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去坑害人家留学生,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多长高尚的模样,我呸!

    这还有一个好东西吗!

    心中暗自吐槽了一番后,朱劲松干脆曲指敲了敲桌子,说道:“奥斯曼的留学生,跟欧罗巴以及傻贼鹰他们的留学生还是有所不同的。”

    “像法兰西和傻贼鹰他们几家的留学生,又或者欧罗巴其他国家派来的留学生,他们的信仰是相同的,拜的都是同一个神仙。”

    “但是奥斯曼来的留学生则不然,他们拜的是他们教义中的神仙,并且有规定的礼拜时间——咱们大明还是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嘛,该让他们礼拜的时候就让他们礼拜,千万不要在这件事情上强人所难。”

    “当然,他们要是因此而耽误了留学的学业,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说到这里,朱劲松忽然间话锋一转,对柯志明吩咐道:“欧罗巴那边儿不是在搞什么运动之类的玩意么,派人把那些玩意都引到奥斯曼去。”

    待柯志明躬身应下之后,朱劲松又望着礼部扛把子孟繁志说道:“把给他们用的教材改一改。”

    “除了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之外,把“风能雨、雨能进而王不能进”之类的内容都相应增多,像那些“国富民强”或者“民富国强”之类的内容都尽可能减少。”

    “朕听闻奥斯曼那边儿是拿着经书当律法使的,卿等有责任让奥斯曼的留学生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律法,懂?”

    孟繁志当即便躬身应了下来——要说把奥斯曼的留学生培养成大明皇家学院里面的大牛一样的精英,那可能还有点儿困难,可要说把他们带跑偏,那孟繁志可就很有信心了。

    毕竟是跟着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学来的嘛,论起坑人的本事,大明的礼部诸公要是认下了第三,估计就只有内阁的一众大老们敢认第二了。

    第一当然是朱劲松这个大明的皇帝陛下。

    朱劲松又望着工部扛把子宋玉成问道:“铁路现在修建的怎么样儿了?倘若再多出十万劳工,能不能把速度再提一提?”

    宋玉成苦笑一声道:“启奏陛下,就算是再多上百万劳工,只怕速度也没办法变得更快了,除非开设更多的钢铁厂以及蒸汽机车制造厂。”

    “只不过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开设更多的钢铁厂固然可以提高铁路的修建速度,可是这也会影响到咱们大明对于铁路的修建规划,犯不上。”

    朱劲松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就看看哪里还缺劳工?”

    听朱劲松这么一说,不光是宋玉成这个工部尚书激动了起来,就连曾诚等一众大老们也都激动起来——哪里还缺劳工?哪儿都缺!

    像铁路修建这事儿还好说一些,毕竟是大明朝廷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重心,大明这些年引进的劳工有一大半都归了铁路所有。

    可是除了铁路项目之外,大明另外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项目急缺劳工!

    比如水利工程。

    中原堂口的水患灾害比较多也比较严重,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大明圣皇十四年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中原堂口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