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买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章:买船 (第2/3页)

,立即抛锚。

    哭河边长大的刘悟透也善于游泳潜水,他先亲自光身潜底,实地勘察江底地理构造,他发现此江底堆积为砂卵石夹细沙,冲刷槽弯曲呈现西南八十度角。

    浮到船上的刘悟透分析计算:明末张献忠沉银距今二百六十年左右,金银覆盖的泥沙应该有三米厚,但岷江是季节性河流,雨季时,流水冲刷泥沙力度大,可以保持沉沙的蓬松度,让其不结块;根据金银的质地和氧化程度,银器应该颜色应该发黑,金器呈现棕色,挖掘时要区别与天然石头;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和地方志,大致估算确定沉银的集中区域,为冲刷槽弧形中点最深处,因为金银明显重于天然泥沙,在弯曲河道水流重力冲刷下,如同托盘旋转淘金,金银物居中沉底。

    下午二点钟时,一板凳正式下潜,刘悟透在船上协助。

    二个小时过去,系绳竹篮开始不停拉上许多黑色小石头和棕色小杂品,打捞沉银成功,头脑清晰的铁匠表现异常平静,内侄的生命安全最重要。

    傍晚时分,二人停止打捞,启锚返航。铁匠用铁砂磨去黑色小石头的表面,银白呈现,又磨去棕色小杂物的表面,金光闪现。

    银锭、银圆宝、银砖、金印、金圆宝、金砖,真实出现在铁匠面前。因为急需变现使用,又担心银锭和金印金圆宝的雕字和形状会引起眉山本地人的怀疑,铁匠刘悟透决定熔化后变型。

    眉山集市上买来煤炭和一只坩埚后,于当天深夜时分,刘悟透独自一人在岷江岸边礁石上开始烧煤熔化金银财宝,一板凳在帆船上放哨。

    做起冶炼本行的刘悟透很快把金银熔化提纯,并铸模成一条条形状整齐重量均匀的长方形金条银条。长方形金条十一根,共重八十七两。长方形银条五十四根,共重七百两。根据当时宜昌钱庄价格,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十二两白银。

    铁匠决定在四川使用熔化后的白银,黄金则带到宜昌去购买牛角镇开厂所需货物材料。

    行船在四川的熊猫自然栖息地成都/雅安/阿坝/甘孜/乐山转了一圈,花费不少,活熊猫却没找到,但刘悟透在四姑娘山麓的一个集市上买到一张完整的成年熊猫皮,仅花费九两白银,这跟宁波欧洲商人的五万两白银一张真是天壤之别。

    山沟里的物价真便宜!而且四川的物产丰富,井盐、干木耳、辣椒、茶叶。

    好不容易来一趟四川,拥有本钱又是行船走水路,刘悟透突然想低价收购本地特产带回牛角镇集市售卖,他反复掂量,保险起见,只选择一种容易销售脱手的商品,最后决定大量低价购买自贡的井盐回牛角镇。

    租船期限快到,兵贵神速,刘悟透二人驾驶装满自贡井盐的小帆船顺流赶往牛角镇,没有在宜昌停留。

    靠岸牛角镇瓦罐码头后,全家上阵把井盐卸下搬到淬火修理厂存放,决定在下一个赶集日一次性甩卖。

    在付租船费用时,‘太上皇’突然意识到船舶在长江流域的重要性,今后玻璃厂和修理厂都需要船舶出远门大量购买柴油/煤炭/硼酸/钢铁废品,载人利润小,运货极重要。

    ‘太上皇’停止支付八两白银租船费,他直接向船老板开口:九十两白银购买此帆船,我还雇佣你当舵手开船,年薪六两白银。

    这是一只摇桨木制帆船,满载量七十吨,主要在哭河流域载人过渡,船老板经营辛苦,经常修补,盈利微博。

    刘悟透的仗义豪爽在牛角镇声名远播,无人不知,且又是耀武扬威马太爷的大红人,考虑片刻后,船老板老何当场答应售卖此帆船。

    当天,两人立刻在淬火修理厂达成交易,船归刘悟透。

    当晚,‘太上皇’给船起名叫‘淬火号’,今后只运货不载人,一板凳为船长,以前的船老板为舵手。

    翌日早晨,刘悟透一板凳老何三人驾驶‘淬火’号帆船去宜昌采购物资,太上皇’顺便把黄金兑换成白银。

    停靠在宜昌江边码头,一板凳留守船上,刘悟透与老何去宜昌城中钱庄,准备兑换白银和铜币。走在街头,铁匠突然发现宜昌城出现‘中国通商银行’这新玩意钱庄,就决定偿鲜。

    宜昌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交通转运站,商贾汇聚,船只云集。

    人生第一次走进银行,询问打听到千足黄金一两可以兑换十四两白银,高兴坏了的‘太上皇’掏出金条给银行经理当面验货,银行经理当场验证后得出结论:全部是合格的千足金,八十七两黄金兑换成一千二百一十八两白银。

    银行经理认为这位千足金顾客应该是一位大老板。

    银行当场拿出白银交付刘悟透,谨慎的铁匠拿起一个个二两重的银圆宝先放手中掂量观察,突然拿着一个向经理说:“这只银圆宝里掺有半两铅。”

    银行经理惊讶,不知所措,他也不知道如何验证,当时中国的平常人不知道铅为何物,便好奇问这位精明的顾客:“你怎么知道这只里面掺有铅?”

    “我是开铁匠铺的,从小精通各种金属的冶炼提纯!”铁匠表明身份。

    于是,银行经理把刘悟透认为掺假的银圆宝退换,直到刘悟透满意为止。

    兑换完后,银行经理想给刘悟透提供贷款,就是有息借钱,问铁匠愿不愿意把兑换的白银放在银行里做抵押,另外可借款高达三千两白银的限额。

    “我用自己这颗脑袋抵押能贷款多少银两?”不愿拿手中现金抵押的‘太上皇’突然问了一句。

    银行经理不吭声。

    急需回牛角镇的‘太上皇’背投一袋银子出门,赶时间去采购物资。

    修理厂需要柴油和废弃金属,铁匠铺和新建的玻璃厂需要煤炭和硼酸,七十吨级的‘淬火’号装载满满,准备从宜昌长江码头返航。这时,三艘四千吨级的螺旋桨货轮进港停泊,都来自上海。刘悟透叫停老何,暂时不返航,他要观察这些没有风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