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17流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317流言 (第3/3页)

广德盯着手里的纸条,虽然张吉很贴心的又拿过来一盏蜡烛,但魏广德已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什么三十二人抬大轿,还卧室、书房应有尽有。

    扯淡,根本就没那回事儿。

    按照条子里派过去的人传回来的消息,张居正这次南下很是匆忙,就八个轿夫轮流上去,张居正坐的其实是四抬大轿,就为了讲究一个速度。

    毕竟从京城回荆州,路途可不短,八个轿夫轮流抬轿,完全可以接受。

    至于回家的排场,其实也很简单,仪仗和在京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随行多了几架马车。

    如果非要说有多的人,那就是万历小皇帝派出了一队锦衣卫给张居正开路。

    不过,沿途官员确实尽力巴结逢迎,都是地方官员直接迎到边境。

    可以说,州府之间,相互做邻居的官员几乎都能遇上。

    这边送行的人返回,那边就已经有新地界的官员前来迎候。

    地方官,想要飞黄腾达,努力结交京官,巴结首辅的心情,确实可以理解,不过这做的也有些过了。

    这是可以说很属实的消息,魏广德派出去的人报回来的信息,自然不会有差。

    不过等魏广德看到坊间传闻的时候,倒是笑了起来。

    好吧,坊间倒是没有那什么三十二抬大轿的消息,估计这个时代的人也知道这不可能。

    要是张居正真坐着这样的轿子穿州过府,地方官要是看到不报,官帽子就不要想继续戴着了。

    不过,他的这次回乡之旅除了肃静回避的仪仗队,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队锦衣卫和一队京营的鸟铳手。

    这在以往仪仗里是不曾见过的,这也是小皇帝特旨让锦衣卫派人护卫,又调一队京营随行。

    只不过到这里,没人提到是皇帝的旨意,却说随行的京营官兵是蓟镇兵马,是总兵董一元派去讨好首辅张居正的,挑选的也是蓟镇军阵精锐鸟铳手,个个都是百发百中的神射手云云。

    要是编造个昌平或者保定总兵,魏广德可能一时半会儿还反应不过来,不知真假下还会让兵部查查,可要说到董一元,魏广德可就不陌生了。

    这十来年,魏广德和董一元表面上联系不多,可毕竟是他第一个认识的武将,这些年官职也是平步青云。

    嘉靖三十七年的时候,董一元还只是蓟镇游击将军,带领几百骑兵。

    可是在嘉靖四十三年的时候,土蛮、黑石炭等部以一万多骑兵侵犯一片石,总兵官胡镇,董一元靠着城墙抵抗,贼军攻打不下,等到明军援军来时逃跑,明军趁势追击,斩首七十余级。

    后又在苇子谷大败敌军,斩三百七十余级,其中董一元功劳最大,破格领取三级俸禄,提升石门寨参将。

    隆庆元年,明军在棒槌崖打败贼军,又以董一元功劳最大,再次连升二级,提升副总兵,驻防古北口。

    到现在,因为魏广德调戚继光去了辽东替换李成梁,所以又把他从古北口镇守副总兵升为蓟镇总兵官,算是把京城的安危交到他手里。

    而是经历了这些战阵,让魏广德对他还比较放心,不是眼高手低之辈。

    董一元升迁如此之快,已经超过了他大哥董一奎。

    现在的董一奎,不过还在大同做副总兵而已。

    放下手里小纸条,魏广德对着张吉吩咐道:“给刘指挥那边支应一声,让他们查查这些流言的来历,是谁在恶意造谣朝中重臣和边关大将。”

    “老爷,这些流言大多都是北上商人传播出来的。”

    张吉急忙解释道。

    “说是这么说,可也得查查,看到底是哪儿开始的。

    我们知道是流言,也知道流言不可信,可有些东西传着传着就被人当真了。

    到时候问起来,对董一元也是个麻烦事儿。

    早点查清楚,在锦衣卫档案里报个备也是好的。”

    魏广德解释道。

    董一元的升迁,朝廷重臣多少能猜出来是谁在帮他使力。

    这个时候拉踩董一元,可不就有恶心他魏次辅的意思在里面,说的他还要讨好张居正似的。

    “是,老爷。”

    张吉答应一声,看魏广德没其他吩咐,这才退了出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