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10找到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310找到了 (第2/3页)

至于之后知道了,他也懒得去查看,只以为是翰林院抄录回来的。

    毕竟,收录海外风土人情似乎并无不妥。

    只不过在听到谭纶说兵部找不到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文献后,他才记起此事,于是就叫谭纶来此寻找。

    若是,则最好,文档没有丢失。

    若不是,则可以考虑抄录一份存在兵部。

    就算翰林院找不齐,也可以去其他衙门的书库看看,兴许就能凑齐了。

    刘大夏毁掉这些文献,魏广德还真不信。

    王锡爵放下手里书册,马上又拿起茶几上摆放的书册,连番数本,发现后面都是盖的武库司印章。

    虽然不明白兵部为什么不拿条子来取书,但想到昨日听到的传闻,兵部什么文档没有找到,叫全部官员都去寻找,这就对上了。

    只不过,王锡爵还是不明白,兵部的书册怎么就堂而皇之放在翰林院里。

    正欲开口询问,王锡爵又看见两个兵部官员手里捧着几册书本过来,依旧是交到谭纶面前请他查看。

    这次,王锡爵直接伸手就接过其中一册,直接翻到最后,查看书封上的印章,依然是兵部武库司官印。

    “谭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锡爵开口问道。

    就算背锅,总要搞清楚原因才好。

    “此事和诸位大人无关,是几十年前就搬到这里来的。”

    谭纶先给他们一颗定心丸,然后才说道:“还是库中老吏记得此事,说是翰林院借过一些书册去,之后好像没有归还。

    而借条也不知道放置到何处,找不到了,这才过来查看书册是否还在。”

    说到这里,谭纶晃晃手里的书册笑道:“这不就找到了。”

    王锡爵随即问道:“谁借的?”

    “老吏已经不记得了,只要找回书册就好,其他的就不追究了。”

    谭纶笑道。

    之前还心有揣揣的话,在找到几本书册后,谭纶已经安下心来,于是就是考虑善后之事。

    直接爆出当年事儿,对兵部、翰林院,甚至整个朝堂都不好,还是随便找个理由糊弄过去算了。

    至于为什么不和气的与翰林院诸人商议,自然是因为不确定,更不能随意透露兵部文库失窃的事儿。

    传出去的,那是流言。

    可如果从他口中说出,那就坐实兵部文档保管不严,大小也是个错处。

    你此事和他无关,但他在兵部,没有及早发现,也是错误。

    毕竟,此事的发端是内阁、宫里打算让水师下西洋,为皇帝大婚营造盛大的仪式。

    若没有此事,兵部怕还被蒙在鼓里。

    不断有人从藏书楼里出来,封赏一两本,三五本书册,小茶几上很快就堆了厚厚两摞,估摸着最少也有五六十本书了。

    这些书册,王锡爵大多都查看过,全是记载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文献,其中甚至还有舆图。

    如此之多,全是关于三宝太监的资料,王锡爵就算再傻,也猜出其中定然有猫腻。

    不过此事闹大了对翰林院不利,他现在打算息事宁人。

    “谭大人,我们借一步说话。”

    王锡爵小声对谭纶说道。

    “好。”

    谭纶点点头,和王锡爵走到一旁无人处,王锡爵这才问道:“此事到底为何,你兵部的书册会存放在我翰林院的藏书楼里。

    别用是我翰林院的人去兵部借书做借口,真有此事,你们兵部会拿着记录来寻书才是。”

    “王大人记得宣德和成化时,当时宣宗皇帝和宪宗皇帝都曾有意重启下西洋之事否?”

    周围没人,谭纶就直言道。

    有些消息,他们这些话事人知道就好,能够把风波消弭于无形。

    王锡爵闻言点点头,他不仅知道最后都没成行,还听人说起过原因。

    宣宗那次是因为南北方先后发生战事,不得不暂停下西洋的行动。

    而宪宗皇帝那次情况就复杂,听说是文献和海图找不到了.

    想到这里,王锡爵现在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猜测多半就是那些朝臣为了阻止皇帝发出下西洋的旨意,刻意把这些书册藏起来。

    又担心皇帝心有不甘,藏在兵部怕被锦衣卫查获,那可就是欺君之罪,最后选择直接把书册搬出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