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9章 再授青白勋章;常凯申:我希望他楚云飞做那关云长!(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69章 再授青白勋章;常凯申:我希望他楚云飞做那关云长!(求订阅) (第3/3页)

日军方面的进攻也会更加的顺畅。”

    楚云飞说到这里,给孙铭留了十来秒的时间思考。

    片刻之后,他指了指地图,接着说道:

    “当然了,一旦日寇华北派遣军成功占领徐州,并且西进攻势势如破竹。”

    “一战区的这些部队同样不会是日军的对手,届时便可率部克郑县,经平汉铁路南下夹击武汉。”

    “现如今的武汉,乃是民国的经济、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孙铭抬头问道:“长官,有什么办法阻挡日寇进窥开封、郑县吗?”

    楚云飞沉默着点了点头:“有,但最好不要做。”

    “为何?”

    “干了这件事的人,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永生永世唾骂,嫌弃。”

    楚云飞叹了口气:“而且,即便做了,也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长官..您说的不会是水淹日寇吧?”

    见楚云飞点了点头,孙铭大惊失色:“这怎么行呢,黄河这么大的水,得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即便提前进行疏散工作的话,他们的土地也势必会因为泛滥局势而产生较大影响。”

    “到时候粮食欠收,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是啊。

    孙铭都明白的道理,常凯申依旧坚定的去做了。

    而且见属下迟疑,甚至还拍了一封电报过去,要求克服妇人之仁。

    至于疏散工作,有是有。

    但形同虚设!

    楚云飞翻阅战史的时候。

    他清晰的记得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将军在37年提出相应的黄河掘堤计划。

    另外,何况根据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晏勋甫的回忆。

    在35年的时候,制定对日作战方案之时,便已经讨论了的黄河决堤计划。

    还有一个方案就是火焚郑县(郑州)。

    这两个方案..虽然看起来极端了一些,但都是焦土抗战的常规思路。

    但其有拟定、且相对完善的疏散计划。

    然而,直到兰封会战失败之后,常凯申才在陈国夫的建议下仓促实施倔堤。

    根据参加决堤的第三十九军参谋处处长黄铎五回忆。

    当地虽有居民安置疏散计划,实际上徒托空言,只不过是乡、保长催促迁徙罢了。

    仓促迁徙,谈何容易?

    迁徙者寥寥无几,一转瞬间,无情的洪水滚滚而来,哪里逃避得及?

    一时间嚎哭呼救之声不绝于耳。

    过了两天,黄铎五陪同长官部派来的人视察黄泛情况。

    只能够看到一望无际的波涛,大大小小的尸体,孩子的摇篮随着河水漂浮着,还可以断断续续的听到啼哭声。

    全家葬身洪水者,不计其数,全村、全族,乃至全乡男女老幼无一幸免。

    日军中断了攻击郑县的计划(大本营没有相应的西进计划,但徐州会战打响本身就是大本营计划外的一部分,华北派遣军一直都在独走,包括土肥圆的十四师团进攻兰封也是独走)。

    但这代价,着实惨重!

    甚至任何人在翻阅这段历史,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

    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人间惨剧。

    文夕大火,尚且情有可原,情况复杂且特殊。

    花园口决堤,是整个民国前期军事失败带来的恶果。

    常凯申钉死在了耻辱柱上,纯属活该。

    人人都要唾骂一句!

    如果刘峙不一触即溃,死守保定,争取到重新集结部队的时间。

    如果常凯申不干涉淞沪会战,将日寇赶下黄浦江。

    如果韩复榘服从冯玉祥军令,率兵北上.

    平汉路之战已经结束,淞沪会战的失败也已经有段时间,韩复榘过几天估计也要被枪决。

    但楚云飞不是没有机会(省略,看作者的话)

    楚云飞见孙铭若有所思的模样,随后接着解释道:“孙铭,你知道,战前民国的军工相关企业分布吗?”

    孙铭点了点头:“长官您之前和我说过,绝大多数的工矿企业都分布在沿海城市,尤其是上海,占据了三成以上的相关企业。”

    “是啊,要想进行持久抗战,这些工矿企业是必须要保留的,在战前,大后方的相关企业数量占比不到百分之十,这些工厂内迁的目的地,有的是浙江、福建,有的则是顺着长江来到了武汉。”

    “日军现在进攻的矛头直指武汉,你觉得武汉的这些设备、产业工人什么的,有机会安心生产吗?”

    孙铭摸了摸下巴,摇了摇头:“按照目前日军的进攻势头,武汉方面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这些应该再往腹地迁徙,例如四川、陕西、广西这些地方。”

    楚云飞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这些堆积在武汉的设备需要运输,工人需要转移,那些通过广东港口运输过来的援助、武器、装备,也都堆积在了武汉城中。

    以现阶段的民国运力,他们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即便是催促再急,不惜一切代价,转移起来至少也需要八个月的时间。”

    孙铭恍然大悟:“长官您的意思是,徐州会战本质上就是拖时间而已。”

    “是的,用人命去争取时间。”

    楚云飞在身边之人面前说话较为直白:“牺牲是有意义的,能够换取持久抗战的可能性,这些就是我们获胜的希望。”

    “我们358旅为什么要固守娘子关,血战程家庄,其目的也是为了疏散阳泉、太原地区的相关工业产业有了这些,我们就有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才能继续和小鬼子们打下去。”

    “如果单单依靠缴获作战,要牺牲多少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孙铭点了点头:“是啊..如果我们不能够生产自己的武器,单单依靠购买和外国人支援,那么势必会出现相应的时间差,我们训练有素的士兵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损失。”

    “那些新兵们拿起武器被武装起来,在战斗力方面,怎么可能媲美老兵们的战斗力呢?”

    孙铭摸了摸下巴:“长官,这么说的话..我似乎明白八路军的战斗方式为何如此了。”

    楚云飞点了点头,他强调道:“没人是傻子,所有人,包括日军都在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这是血淋淋的战争..战争就会有代价,就会有人牺牲。”

    “我们身为军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华民族永存于世上!”

    正文不过审核,这里发一下。

    楚云飞的仅剩的两次机会。

    一是徐州会战中后期。

    二是,兰封会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