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有了武器好扩编 (第2/3页)
的干部战士可高兴了。
沙河大队15个小组,回来了13个,出去45人回来37人,牺牲了8个战士。
有两个小组在工作中遇到了小鬼子,敌众我寡,壮烈牺牲。
还有几个小组,虽然摆脱了小鬼子的追击和围困,但也有战士牺牲。
不过他们带回来的新战士有212人,最少的小组几个人,最多的小组有30多人,已经非常不错了。
武安大队16个小组出去,回来了16个,基本架构都在,牺牲了2人。
带回来的新战士有357人,最少的小组都有十几个,最多的有50多人。
明显可以看出来,北面的斗争形势更加恶劣。
小鬼子在南边还没有完全展开,相对环境更好一点。
两天后,二营也到了玉泉岭,部队开始整合。
师里下了命令,从即日起,先遣支队归属386旅指挥。
同时也给予了充分的权限,整编由先遣支队自行决定,报旅部备案。
有些事,刘福全也知道,八路军已经撒了不少小部队出去。
就在先遣支队成立后几天,师里先后组建了五个支队,奔赴晋南及周边,建立根据地。
二营来之前,旅部又抽调了一个连的老红军加入,他们变成的真正的三个连,近400人。
旅长也有点不好意思,先遣支队一走,他把教导一营全部收了。
刘福全和团长立即做了讨论,最后决定,维持三个大队不变。
三个红军连,打散加入三个大队,作为大队的骨干。
武安大队310多自卫队,新增编120多红军。
沙河大队210多新兵,80多百姓、士兵,增编110多红军。
邯山大队310多新兵,增编120多老红军。
三个大队,兵力都在400人以上,战斗力比较均衡。
再看比例,老红军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比例,非常合适。
指挥部又从三个主力团中,抽调了部分兵力到了直属部队。
新成立警卫连,81人,骑兵连137人,侦察连114人。
还有上百老红军,因为身体原因被抽调到了地方,承担根据地建设工作。
整合完毕,先遣大队总兵力1587人,一个标准团。
司令员兼政委张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刘福全。
邯山大队大队长肖国庆、教导员于树根。
武安大队大队长郭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