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香火台上 (第2/3页)
太极之意相通。
不过到后来,就没什么关键信息了。
只有神仙赐药让他心中一惊,但也没着急去找王妃索取查看。
侍卫、侍女说辞皆一致。
两人入内,他们正要大呼,就失去了意识,仿佛莫名打了个盹,时间只不过瞬息。
再一睁眼,就不知为何到了王府门外。
多人说辞总合,让人不得不信服。
王庶妃出身平平,也没能力买通王府中人,更别提孩子重病做不得假,猛然间康复,不是仙家赐福还能是什么?
只不过,如今再想去寻仙家,恐怕是来不及了。
他思绪杂乱,还有些失落。
古今都有不少遇仙传说,好不容易降临王府,他却没能得见……滋味说不出的难受。
朱权又打量神像、吊牌,心中有了决定。
既与道家相关。
而这仙家又对王府有恩,理应侍奉香火。
“来人,将神像供奉于书房,香火不断!”
至于吊牌。
亦为仙家所赠。
他心中纠结片刻,走出正殿,来到别院,与王庶妃相见:“烑儿还小,不谊佩戴项链,本王先为他收好,待年纪大了,再赐还给他。”
王妃神情不变,微微点了点头。
朱权就知他的心声,脸色不由得尴尬,又补充道:“既是仙家所赠,就是烑儿的仙缘,我作人父,怎能夺取?更何况此举为不敬仙神!”
“我戴上这仙物,若能沟通仙神,也该让尊者知晓你我夫妻的感恩之心,若仙家能再降临,王府应奉上重礼祭祀……”
有了这番保证,王妃就笑了起来:“我知王爷心意,您何必与我解释呢?”
“王爷先戴着就是,到时传于瑶儿,他也开心,是父王曾佩戴过得宝物。”
夫妻将话说开,顿时其乐融融。
若非涉及仙家,朱权又何必与妃子解释那么多?
与其说是宠爱妃子,实则无非是敬畏仙家。
“内院若有什么流言蜚语,你不必理会,待几日法会结束,我自有处置!”
翌日。
法会上多了一尊小巧神像。
王爷华服之上,也佩戴其一个反射光泽的小吊牌,古朴而神异。
……
应天府。
夜禁解除的繁闹还在持续……
开四日夜禁,这只是第三天,正是沸腾时。
也因此,城中消息流通速度加剧。
最近震动南京的大新闻有三:
郑和带西洋总兵凯旋。
醉仙楼倒塌。
汉王、纪纲失踪。
后二者可以融为一个事件,但平民百姓可不知详情,消息被朱高炽下令封锁。
翌日,清晨。
两辆马车由兵马护送出城,驶入官道。
马车上不是别人,正是董成峰。
他既感到自豪,又有些忐忑,但更多是如梦似幻。
未列品阶,却要为信使,面见一尊王爷。
周遭护卫对他毕恭毕敬,皆尊称一声“董大人”。
这不比董老爷爽多了?
官与民,那可是两个阶层。
以此为鉴,他不是不能期待一下,未来入朝为官的美梦。
上升渠道就走西洋总兵那边,由王景弘举荐,图谋一个一官半职不在话下。
不过他也只是想想罢了。
董成峰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为官那块料,而就算美梦成真,也多是依靠神使。
但神使若是走了呢?
那位王公公可不会给他好脸色。
所以不如想办法敛财,做个富家翁,再觊觎一下西洋商路……
若能抵达那传说中的神国就再好不过了。
当下他唯独觉得可惜的是……
“周公子一定在应天府,既要拿下醉仙楼,以后肯定还要见面!”
从应天府至南昌,最好的路线选择是走水路。
沿长江而上,入鄱阳湖水道,直入赣江抵达南昌。
不过逆水行舟,进程太慢,王景弘在离开前就嘱咐,走官道快车快马,八百里路程十日可至。
这样争取了足够时间,待得他们从北边返回时,醉仙楼也可以重新动工,拔地而起了。
纯粹是为讨好神使。
接下来的日子,董成峰就韬光养晦,模拟与王爷见面的场景,以免出了差错。
十日后。
南昌府已在眼前。
因是黄昏,将入夜禁。
车马在城中官府驿站下榻,被王景鸿派来随从的小公公,就给“董大人”讲起明日拜见的注意事项,多是一些礼仪相关。
“宁王为何谦和,也喜交友。”
“王公公随陛下就藩北平时,往来事宜都是由王公公负责,一来二去就成了王爷的座上宾……”
讲解由来,也是为让他放松一些。
总而言之,王爷会给王景弘几分面子。
第二天,天光微亮。
小太监就前往王府递送拜书,确认得了接见的准信,立即回返带董成峰前往。
王府门前。
董成峰深吸一口气,对太监点头后,就前去叫门。
他也不知该跟王爷怎么说。
不过王景弘给了他一封书信,应该会讲明一切。
不多时,管家来迎,见了董成峰,神色平平。
请他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