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七章 欧洲种业并购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七章 欧洲种业并购计划 (第3/3页)

种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我又不是不懂。”

    “天禾就挺容易的。”

    “呃……”

    他在这边主要负责的是玉米和牧草的育种。

    正常来说,培育一个品种的周期至少在5年以上,近几年可以说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种。

    但天禾在国内却成果不断,这让陈云鹏有些挫败。

    郭阳也没有接话,天禾容易那是有种子商店的支撑,另外,天禾科学院的研发投入一直很高。

    “一起走走吧。”

    在布格多夫,农田、牧场、森林相互交织,郭阳和陈云鹏在林荫下走了一会儿。

    没有可用于销售的种子是天禾出海面临的最大问题。

    即使更受重视的美利坚,也只有两个商业化品种,还是在天玉系基础上培育出的品种。

    但大洲与大洲之间,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完全不一样。

    在国内表现好的种子,出了国后,水土不服才是正常的事,需要一些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天禾设想的一种模式:在国外种植区搞研发,在国内制种生产,再加工出口到国外。

    这样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既赚到了国外市场的高额利润,又利用了国内制种成本低的优势。

    现在看,难度有点太高,第一步研发都还没彻底跨过去。

    即使是跨国巨头进入国内,也大多都是研发、生产、销售都放在国内。

    先锋公司用了18年才培育出了一个先玉335。

    正常的育种方法,想培育出一个超水平的种子,难度的确很大。

    陈云鹏的心态倒保持得比较好,可能也和经历了那么多事有关。

    人也变得很沉稳,这种状态是最容易出成果的。

    聊到最后,郭阳才表露了目的,“欧洲市场还缺一个负责人,有兴趣没?”

    “我吗?”

    “对,今明两年有一些种业上的收购,需要信得过的人把关,我觉得你挺合适。”

    “谢谢你这么看得起我。”

    “呃……不感兴趣吗?”

    “没这个意思,挺感兴趣,只是有点感慨,你说当时我不买你的留学名额,又会是什么模样?”

    “你嘛~要么是大官儿,要么是官二代,每天胡作非为,胡吃海喝~”

    “哈哈哈……我做生意不行吗?说不定比嘉禾还要庞大!”

    郭阳鄙夷的看了他一眼,似乎在说‘你,不行。’

    陈云鹏摇了摇头,说道:“现在没这个证明机会了,但也许可以在欧洲再造一个天禾种业。”

    郭阳这才笑了,“不求比得上天禾,只要在各国都吃上一块肉,也足够养肥很多人了。”

    在布格多夫呆了两天,给陈云鹏交待了一些种业收购的事宜,本该瞿阳来做这事,但他的主要精力在美洲。

    欧洲种子市场很大,荷兰、法国、德国既是出口大国,也是进口大国,种子市场很活跃,其它国家也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需要有一个人来操盘。

    陈云鹏是郭阳思考之后最合适的人选之一,知根知底,他的大本营就在兰市,家里啥情况一清二楚。

    其次有专业知识,有海外经历,又在欧洲沉淀了几年,先把舞台搭起来,看看效果,不行再换。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