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四章 蔬菜;潼南;油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七十四章 蔬菜;潼南;油菜 (第3/3页)

号。

    还是在同一场地对比,这种结果也会更有说服力。

    潼南的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建设任务全都在崇龛镇,划分成了三块:

    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千亩油菜高产指挥示范片和百亩油菜高产核心示范片。

    一头一尾,天油6号都没获得机会,只在千亩示范田获得了五百亩与另一半秦优7号进行对比。

    很多人都对天油6号抱有怀疑。

    然而,去年的结果却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同样管理模式的一千亩地,却出现了巨大的产量差。

    秦优7号平均亩产210kg,这已经是一个极为优异的产量,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中。

    但天油6号的表现却更为离谱,平均亩产量约290kg,每亩差了80kg,160斤!

    按去年国内油菜籽价格2元/斤,每亩就是320元的差距!

    起初,当地以为搞错了,毕竟承担这一千亩高产示范的土地都来自一个合作社,统计时出错很正常。

    不过赵华知道这没有错!

    “这就是天油6号的实际产量!”那一天,赵华当着众多人的面自信的说出了这个结果。

    崇龛镇有3万多亩耕地,基本采用的都是水稻-冬油菜的轮作模式。

    但这3万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公司企业、种植大户,集中在一起打造了3万多亩的油菜海。

    天油6号的产量很快就传了出去,并一一得到了验证。

    因为除了参与高产示范的这500亩,也有其它大户出于天禾的名气,或者好奇等因素,试种了一部分天油6号。

    所以,想要证明并不难。

    有些管理精细的大户,平均亩产甚至突破了300kg!

    每亩可以多收入360元。

    这样一看,每亩投入60元的种子费用似乎也不多。

    从那以后,天油6号在潼南就火了。

    秦优7号迅速被天油6号代替,就像原时空,数年以后的当地人有了庆油系列,秦优7号一两年内就在山城消失。

    有点像嫖客提起裤子就走,但其实这是时代的进步。

    亩产300kg的油菜在十几年后同样会让人竖起大拇指,但并不是望尘莫及,是能在大田里看到的,听说的就更多了。

    但在这个时代,亩产300kg会让人感觉很浮夸,甚至怀疑是虚构,就像是五六十年代的‘放卫星’。

    然而,它切实发生了。

    不止是单产,天油6号的油菜籽压榨出油率也达到了惊人的50%以上。

    当年去年冬油菜播种时,天油6号就占据了崇龛镇,占据了潼南。

    赵华将车开上了一处高台,人工和机械在田野里交织出丰收画卷。

    很快,他就从销售经理、种植大户那里得知了潼南今年的油菜籽情况。

    “肯定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预估全县亩产能达290~300kg,产值在3.5亿元以上,相比去年至少提升40%以上!”

    “市里很可能要全面推广,赵总,这下要发了!”

    这个结果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从去年搞定潼南开始,他就知道今年能搞定山城!

    山城每年的油菜播种面积约450万亩,如果天油6号的市占率能达到35%以上,种子销售额就能上亿。

    事实上,以天油6号的统治力,市占率达到六七成也一点不会让人意外。

    “不,是我们要发了。”

    在崇龛呆了半天,赵华的心情好到了极致,他抽空给天禾汇报了喜讯,然后才赶往潼南的种子销售分公司。

    途径的蔬菜基地一望无垠。

    一个个蔬菜大棚连在一起,一辆辆运菜车在菜地间忙碌的来回穿梭。

    村民喜庆的将装满辣椒、萝卜的竹筐抬上农用车。

    潼南分公司的驻点在桂林街道,到了公司后,销售经理就将报表拿了上来。

    销售数据依然很不错。

    但比起这个,赵华更关注蔬菜种子的市场占有率。

    “公司代理的蔬菜种子播种面积约20万亩。”

    山城一年蔬菜播种面积约900万亩,但这是多茬口期的数据。

    比如潼南,蔬菜基地只有20多万亩,但一年的播种面积可达60~70万亩。

    赵华在心里估算了下,就知道荣华在潼南的市占率约5%。

    三年时间,这个比例已极为不错,接下来就是要将潼南的经验复制到全山城。

    给员工开了个会,再一起聚餐,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赵华又去了崇龛,等来了天禾的团队。

    让他惊讶的是,领头的居然是毕强,天禾科学研究院的一把手。

    而和其并肩的是一个头发白的老头,抿着个脸,那张脸看着就很苦,像传统印象中的老农民。

    下了车后,这老头和毕强就进了油菜地。

    “那老头谁啊?”

    赵华凑到了一个熟人身旁,田瑞,天禾西南大区的销售经理。

    “李殿荣。”

    赵华讶然,“怎么把这尊大神请动了?”

    田瑞笑道:“不是我们请,是他自己要来的。”

    “……”

    赵华不怀疑天油6号的实力,但李殿荣能心平气和的面对秦优7号被替代,是他没想到的。

    不少人跟着进了油菜地,田瑞和赵华就在路边聊了起来。

    “今年的蔬菜种子卖得怎么样?”

    “好得很,平坝丘陵地区的都打开了切口。”

    “是吗?”田瑞微微挑了挑眉,“这两天的新闻看没?”

    “新京报种子出口转内销那个,看了啊,是有点让人不爽,天禾那么大个公司,总有人当睁眼瞎。”

    “这个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份山城日报,你可以找来看看。”

    山城只是西南市场一部分,相比其它市场,田瑞认为山城的进度有点慢,田间三会的组织力度也不够。

    这证明最近的舆论没引起荣华公司的重视。

    赵华说:“这我还真不知道,回头找来看看。”

    “这事大老板都知道了。”田瑞撇了撇嘴,只是一个不爽如何能形容天禾众的气愤。

    这么多年的奋斗成果被眼睁睁忽视,是个人都憋了一口气。

    赵华脑瓜子嗡嗡的,“郭总都知道了?”

    田瑞点头,“保不齐哪天老板就让德农和天禾亲自来山城。”

    “我马上去看。”

    田瑞拉住了他,“不急这一刻,油菜的推广也挺重要。”

    山城属于长江上游,而天油6号的主阵地在长江中下游和天府平原。

    川中盆地丘陵和山城市是天禾遗落的两块版图。

    荣华在潼南的成功打开了突破口,这会让接下来在山城,以及遂宁、资阳、南充等相邻地区的推广更顺利。

    这些也同样要交给荣华公司,任务很重,但天禾承担的任务更重,甚至还能承担更多。

    如果荣华掉队,天禾和德农肯定不会等他。

    李殿荣在油菜地转了一圈,随机找了个地,数了一下株数、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的平均粒数……

    只是大致估了一下,他就知道天油6号是个什么样的怪物了。

    “还真是厉害,值得学习啊!”

    一旁的毕强笑了笑,天油系列也诞生四五年了,他也早就习惯了高产的数据,所以不觉得多惊讶。

    “秦油2号和秦优7号等也是很优秀的品种。”

    “但天油更好。”李殿荣说:“秦油2号和秦优7号都是靠着产量和出油率脱颖而出,如今天油只是做得更好,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年轻人呐,真了不起!”

    “你来这一趟,也让天禾的育种团队受益匪浅,昨天我们还在讨论这事,我们只是普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毕强也用手触摸着饱满的油菜角果,沉吟道:“在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突破面前,不应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要向一个又一个新目标攀登。”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