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章 赛后;青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章 赛后;青禾 (第3/3页)

到这,郭阳又联想到了蚯蚓。

    蚯蚓是修复被重金属废弃物污染的土壤以及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

    说白了,重金属也能作为有机物质被蚯蚓吃掉。

    那能不能强化一下这方面的功能?

    郭阳觉得可以试上一试。

    在阿魏戈壁的边缘,映入眼帘的则是一排排的白杨树。

    虽积雪未化,但白杨树已冒出了嫩芽。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而在白杨树的后方,就变成了大片硕果累累的沙棘林,过了沙棘林,才是青禾的牧草种植区域。

    层层防护让阿魏戈壁的中部和南部农业核心区远离污染源。

    其中离引水渠最近的30万亩土地被分给了当地游牧的牧民,其余则是青禾农业的地盘。

    不时还能看到农机翻地的身影。

    牧民定居的地方也在这两年凭空拔起了一座小镇:阿格达拉镇。

    在小镇上,郭阳也见到了等候多时的王宽等人。

    王宽等在车门旁,等郭阳一下车,就过来说道:“老板,一路过来辛苦了,先去吃饭,早上才现杀的羊。”

    “行啊!”

    …

    坐在有暖气的屋子里,一边涮着羊肉,一边聊着工作。

    想起一路走来看到的景象,郭阳问道:“今年怎么这么早就春耕了?”

    “一年一熟的效益太低了。”王宽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笑道:“今年想试试能不能多种一季。”

    “这不可能。”郭阳挑了挑眉,“气候条件达不到。”

    “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王宽说道:“我们计划的是在小麦和大豆之后再种一季饲用油菜。”

    “饲用油菜?”

    郭阳细品了一下,似乎还真有点可行度。

    如果是收油菜籽,各方面条件都达不到,但饲用油菜不同,不需要它结籽,只要能饲养牲畜就行。

    “那为什么不种青贮玉米呢,天玉8号不正好合适吗?”

    “也担心失败。”王宽沉吟道:“油菜还能有个油菜苔的额外收入,失败了还田也是很好的绿肥。”

    郭阳夹了一满筷羊肉,涮上一层油辣椒,美美的吃了一口。

    “你们这想法不错。”

    阿魏戈壁有两百多万亩土地,从最开始的全是牧草,但如今的粮经牧,产业结构一直在调整。

    取得的成效也是极为不错的。

    稳定为集团供应了牛羊肉、有机杂粮、有机面粉、有机土豆粉、有机葵籽油等等优质产品。

    可以说,除了蔬菜,嘉禾超市的大部分常见生鲜这里都能供应。

    如果能再在小麦和大豆之后补种一季饲用油菜,牛羊的存栏量还可以在上一层台阶。

    对这种技术钻研精神,郭阳是极为认同的。

    王宽等人也放平了心态,聊起了更多工作。

    畜牧之外,林业也成了青禾的一大亮点,青河政府也比酒泉更为重视沙棘产业。

    在青禾的项目落地之前,这里的沙棘就已小具规模。

    如今,阿魏戈壁周边的丘陵和山地也逐渐种上了沙棘,基本都是嘉禾的品种。

    另外,阿魏戈壁还是全王最为重要的原料之地,苦橐草、冰狼草等多种植物也种在这人烟稀少之地。

    …

    “不同意,我自己的地就要自己种!”

    “我的地自己都种不好,给别人咋能种好呢?”

    遥想两三年之前,刚分到地的移民努斯甫·热依扎别克,思想上也是这样转不过弯来。

    而现如今,他不但不拒绝土地流转,反而还带头做起了工作。

    这半年来,外出务工的机会少了,不少年轻人也因此回到了村里,想种地,却发现自家的地别人在种。

    努斯甫的侄子阿布拉姆就是这种情况。

    “来来来,咱们算一笔账。”

    说着,努斯甫就拿了块石子在地上画起了圈圈。

    “你家一共不到20亩地,种牧草一亩地只能赚200多元,一年不到5000元,但是得投入多少成本呢?

    就算这样,你家冬天牛羊的饲料也没法解决,而流转给嘉禾,一亩地如今流转费涨到了300元,

    20亩地6000多元前期就赚到手了,后期在地里务工,一天也能挣一百元。

    一个月最少也是三千元,两份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阿布拉姆就这样被说服了。

    因为年轻,青禾农场也缺人,他还被镇上的扶贫干部拉着去学了拖拉机。

    不到一个月,就领到了一份长期又稳定的拖拉机手工作。

    当他正愉快的翻地时,却突然被叫停,来到路边时,只见公司的领导层都围在一个年轻人身旁。

    当看清走下拖拉机的是阿布拉姆后,王宽就一切都明了了。

    指着其身后犁得歪歪扭扭的土地,详细介绍了有关阿布拉姆的故事。

    郭阳看了看阿布拉姆有些潮红的脸庞,愉悦的笑了。

    “这是又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一份贡献,下回得找领导邀功去。”

    凿洞穿山+节水滴灌+土地流转+有机农业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如今的阿魏戈壁水草丰美,阡陌纵横,缺水的景况不复存在。

    …

    青禾县委侯振鹏匆匆的赶到阿格达拉镇。

    “郭总已经走了?”

    “昨晚连夜走的,这会儿应该已经在总部办公了。”

    侯振鹏直呼失策了,昨天得到消息,就该第一时间过来的,农业确实没有开矿赚钱。

    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稳定大于一切,农牧业能解决的就业人口不比开矿少。

    而且青河即使有矿,也要有人来开啊!

    喀拉通克铜镍矿不是青河的,那是富蕴xian的。

    金融危机爆发后,喀拉通克公司直接上马了第三次节能减排项目,增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

    侯振鹏羡慕的眼睛发直。

    一座矿山就能安排几十个人去栽树,简单粗暴的解决了就业问题。

    青河没这么大的工矿企业,但还好有个大型农业企业,能拉一下全县就业。

    可刚想找老板谈谈心,聊聊政策补贴,虽然不多,好歹也是县里的一份心意。

    可他就这么跑了。

    侯振鹏站在引水渠渠首的小山坡上,眺望着蓝天白云下一望无垠的农田,感慨他这是遇上了好时候。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