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八章 认输的路易达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八章 认输的路易达孚 (第3/3页)

小散的积蓄灰飞烟灭,完全就是屠宰场。

    其实之前空头都已经阵亡入坟墓了,多头主力却连坟墓都不想放过。

    收盘后,两个长期煎熬的散户相约永安某营业部,引爆了土飞机…数人终于永安。

    事后,此时还意气风发提出全产业链战略的国粮掌门人被免职。

    其余也是跑的跑,抓的抓。

    郭阳之所以放过空头,也有做人留一线的想法。

    另外,也就是路易达孚真的还有用啊!

    国内的期货交易才起步,活跃度太低了。

    很多企连套期保值都不会,只拿期货当获利的工具,反而栽了进去。

    路易达孚等外资既能活跃市场,也能让国内期货交易快速进步。

    想要争抢美风向标的地位,国内期离不开外资。

    另外,嘉禾在贸易上也不成熟,真把那60万吨交割了,也只能长期储存,慢慢消化。

    还不如协议赔偿,让路易达孚自己处理。

    全盘梳理了下,郭阳认为嘉禾选择的方式并没有问题。

    利益已经最大化了。

    稳定的市场不仅利于农和企,对天禾的种销售也极为有利。

    …

    天禾种业的小会上。

    郭阳听取着瞿阳的汇报。

    “现在全疆都知道了天20,农户求购热情高涨,最近半个月种子销量明显上升。”

    “50元/公斤的价格,比市面上常规种均价36元/公斤高不少,但种子依然供不应求。”

    大约一亩用种1.5公斤左右,现在这价格一亩差不多就是75元。

    价格不便宜,但也没有太离谱物有所值,农植效益提高很明显。

    郭阳又问:“良种补贴呢?”

    “一亩补15元,而且这次是直接补到农户手上,对天禾来说是利好。”

    瞿阳笑道:“希望今年的新品种能打开黄淮和长江流域地区的种市场。”

    “那可不容易。”

    郭阳清楚新品种的情况,这个月才培育的,“那是杂交种,制种成本很高。”

    “卖得也贵啊,我对天禾科学院很有信心。”瞿阳笑道:

    “天禾也有二十万亩制种基地,制种成本会更低些。”

    “有信心就好。”

    一般来说,杂交的制种成本比常规高8~10倍,售价也更贵。

    如鄂杂和华杂系列基本都在200元/公斤以上。

    杂交的优势也很明显,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

    但推广起来也很难,因为太贵了,目前全疆也仅有少量试种,播种面积不超过2000亩。

    一亩种子成本近三百元,没有绝对效益前,农是不会动心的。

    郭阳虽然也对新培育的杂交品种很有信心,但想真的推广开来,至少要三五年时间。

    、玉米、大豆、油菜、蔬菜……天禾系的产品依然是市场上的主流。

    谈完正事,郭阳对瞿阳说道:“总部这边你多盯两天。”

    “老板要去出差?”

    郭阳装作为难的说道:“唉,这不向阳湖搞了个冰钓比赛吗?非得让我过去压场子。”

    “额…老板,你演的有点假。”

    “有这么明显吗?”

    这段时间确实挺忙,不过郭阳也确实想休息了,看来过两年得找个ceo。

    “你就差把笑容挂在脸上了。”瞿阳打趣道:“两天可以,两天后我也得去跑市场看看情况。”

    “两天足够了。”

    ……

    疆省,天禾种业乌苏农业服务部。

    屋外的水泥广场上停着数辆皮卡车和货车,而在库棚下,几个壮汉正在搬运成袋的种子。

    而在服务部的小小房间里,也同样挤满了人,全都是来排队订购种子的。

    坐在前台的小妹文红抬头看了眼,招呼道:“别挤,排好队,一个个来。”

    有人回道:“种子够吗?”

    “谁叫你们不早点来,有人去年八九月份就订购好种子了。”文红说道:“你们倒是一点都不急。”

    “那不是以前不知道吗,这次期多空大战才知道了天禾的名头。”

    “哎,我也是关注期后才知道天的。”

    “主要是太解气了,嘉禾硬生生把价拉了起来,不然我可能还没卖呢。”

    “可不是。”

    “增产增收才是硬道理。”

    听着一群人的闲聊,文红已经见怪不怪,这样的人最近多的是。

    她收钱都快收麻木了。

    每天单调且枯燥,几万元,十几万元的种子款已经丝毫不能刺激她的兴奋阈值。

    …

    二月末,豫省,焦作。

    在某块河滩地上,绿油油的小麦一望无际,阡陌纵横的农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春来万物生,灌溉正当时。

    春季灌溉是土地过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对小麦的稳产高产至关重要。

    “这水来得及时啊!”

    富农合作社的金凯强松了口气,回头对一旁的小伙说道:“谢谢了啊,小于,这段时间麻烦你了。”

    “合作共赢嘛。”小于说道:“金总下一季是打算种大豆,还是玉米?”

    富农管理的土地面积接近7000亩,是绝对的种植大户。

    也是天禾的重点客户。

    实际上,春灌早该在二月初就开始了,可北方已经连续数月已经没下雨了。

    元宵节的那场大火让嘉禾注意到了北方的干旱。

    天禾的方案里就有协助农户解决春灌这一条,跑跑路,研判用水形势,巡查漏水点也是能做的。

    而负责富农合作社的业务员小于甚至帮忙调来了小型挖机清淤渠道……

    金凯强回想了下,说道:“小于,你推荐种什么?”

    “大豆吧。”小于想了想说道:“你这地有些板结了,改改土。”

    “行啊,你说了算,那就种大豆。”

    如果是往年,金凯强是决计不会种大豆,产量太低了,不过和天禾合作久了,也知道天豆系列的大名。

    再加上去年玉米价格不景气…思来想去,大豆确实合适,而且种子也便宜一些。

    小于是讲良心的,没瞎推荐。

    “先来25吨大豆种子吧。”金凯强说道:“货到付款,我也不赊账。”

    “好叻,金总。”

    小于笑了起来,这一笔订单就29万元,轻轻松松啊!

    在天禾上班就是这样,其实业绩压力不大,老总们也很体贴,你想挣钱,那你就多走市场。

    多跑市场总会有收获。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