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豆才结束,玉米又来了(感谢各位的月票) (第3/3页)
但就算是这样,也让高德和杨成等人心惊胆颤。
“老板,要不要平仓?”
这样的话,郭阳每天都能听到,但怎么能平仓,好戏才开场呢?
这次的账面浮盈多出了101亿元,各个账户的风险都直线下降,还可以继续支棱!
卖粮食的钱也还剩下94亿,留来买现货吗?
这确实是条路子,因为现货未来也看涨,买粮食怎么看也不会亏。
但一来大豆、玉米、水稻都还没开始大规模收获,还有一两个月时间差。
且还有个意外因素。
玉米!
玉米今年也要增产!
郭阳原本的想法是憋着手里的天玉1号种子销售数据,等国际粮商来给予致命一击。
然而,现在形势有变。
因为大豆的缘故,国际粮商以及国内机构都加大了对产区的调研。
刚好春玉米也进入了采收季。
极有可能碰到一起。
部分产区如黄淮海产区播种春玉米的农户,已经发出了丰收的喜讯。
地方报道的不少。
能被报道的产量都不低,基本上亩产都在3000斤左右。
尤其是泉城今年夏天还遭受了暴雨的洗礼,但一些地方仍能产个2000斤以上。
更甚者,西北地区个别地方试种天玉8号青贮玉米的农户,给出了亩产4000斤以上的超高产数据。
这种情况下很难不被人注意到。
那还不如干脆一点,利用玉米增产再在玉米期货市场上做点文章。
天玉1号的实际播种面积在2亿亩以上。
增产在6000万吨以上。
甚至大胆点,7000万吨以上也不是不可能。
再加上有不少大豆等其它作物改种玉米,单黑省就是610万亩,吉省也有100多万亩。
加上黄淮海和其它产区,全国今年的玉米播种面积是4.2亿亩,比去年增加了1600多万亩。
这里就算1000万吨。
总产量预计增加7000~8000万吨,将达到2.46亿~2.56吨以上。
要知道,华夏的玉米去年由于大幅增产,就有了两三千万吨的盈余。
导致发改最终没有叫停国内玉米生物能源的发展。
今年的总需求量也比原时空高出了几百万吨,达到了1.45亿吨。
但仍然有1.01~1.11亿吨的过剩产量。
同样的道理,玉米单产增加,单位成本降低,国内玉米价格肯定要大幅下降。
这时候出口的优势就有了,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远甚大豆。
郭阳手拿着新收获的玉米棒子把玩着,在办公室里不停地来回踱步,反复思虑。
如果没有其它变数,四大粮商主导的粮食危机在明年夏天可能会放个哑炮。
但变数有啊!
还是在北美!
赤红火蚁和铁蒺藜。
这两种动植物,今年造成的破坏应该就不会小,但高峰期肯定在明年。
美利坚中西部的玉米、大豆、小麦、都将因此受到影响。
粮食危机依然会来。
只是中间多了次波动。
目前能准确预知这个消息的,全球应该只有他一个了吧?
干了!
局势已经到这里了。
夜长梦多,时间拖得越久,后面就难以把握!
有了决定,郭阳就行动了起来。
先是给高德和杨成下了指令:做空国内和国际玉米期货。
估算了时差,等芝加哥已经开市了,郭阳才相继给林部和聂局打了电话。
重点说了玉米的实际产量情况,嘉禾的操作方向简略带过。
就国内和北美这情况,国际粮商和资本大概没心思来华了。
那就要主动出击。
……
京城。
林部和聂局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碰了头。
“真不简单啊!”
“2.46亿吨,这产量只比美利坚低了0.3亿吨!”聂局大笑道:“老子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林部担忧的说道:“你倒是富裕了,我现在只感觉脑门疼,今年不知道又有多少玉米滞销!国内期货市场不知道闹腾成什么样。”
“这有什么好难的?原油价格高涨,加工成生物能源,这可得劲多了。”
“建厂房,扩产能这都要时间啊!”林部说道:“主要是太突然了,期货市场不稳……”
“有得必有失,能有这个机会就不错了。”
“也是,可惜玉米饲料不能完全取代大豆饲料,不然这次就一劳永逸了。”
“嘿,得了便宜还卖乖,明年农民自己就会少种玉米,多种大豆。”聂局挑了挑眉:“你要这样说,国际粮商不来找麻烦,我们还损伤惨重叻!”
闲聊了一会儿,林部说起了正事,“嘉禾要主动出击,这事你怎么看?”
聂局嘴角翘得老高,笑道:“都说了,老子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干就完了。”
…
九月十六日。
大商所,信息部。
经理张兴宝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泡了杯茶,随手拿走了今天的报纸。
这几天,最火的就要数国产大豆大幅增产了。
绕是他这种见惯了大场面的人,也不由感觉暗自心惊。
一千多万吨…
一边摇头,一边看起了报纸。
“噗……”
一口茶还没喝下,便被他吐了出来。
他揉了揉眼睛,又看了看,再三确认没有看错。
那鲜红夺目的大标题--全国玉米产量2.56亿吨!暴增8000万吨!两年累计增产1.12亿吨!!!
“哪家不入流的报纸……”
一句话没说完,他就看到了《粮油市场报》几个熟悉的大字。
这是国内粮油系统唯一一份权威大报。
面向全国发行,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几乎所有的粮油企业和金融机构都会订购这份报纸。
如果他都不入流…国内也就没有权威机的粮油媒体了。
真实性不用怀疑。
张心宝一时有点晕头转向。
8000万吨?
累计增产1.12亿吨?
这两个数字……无异于在平静的湖水中投放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怎么可能啊!
即使是《粮油市场报》,那未必也不可能不出错。
但随着张心宝的深入阅读,详细了解到了玉米的增产来源。
天玉1号播种面积2亿亩以上,即使又是旱又是涝,但平均单产依然能稳在2500斤以上!
播种面积还增加了1600万亩。
天禾的新品种天玉8号青贮玉米,由农户创出了亩产4100多斤的超高产记录!
这不是青贮玉米吗?怎么你棒子还能收那么多?
《粮油市场报》当天的头版头条,一出炉,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没有比这更可怕的利空消息了,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直线跳水。
无数资金直接爆仓,市场上尸横遍野,由于太过惨烈,期民们把这天定义为9.16玉米灾难日。
而这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下午盘早已经结束,距离夜盘开市只有不到一个多小时时间。
但对于信息传递来说,足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