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污染(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污染(求月票!) (第3/3页)

你这不是找虐吗?

    晚上,丁磊回到家,先是喝了杯河西的鲜牛奶,随后和新婚妻子一番翻云覆雨,状态确实比平常喝酒的时候强了不少。

    但半夜时分,他还是忍不住回想郭阳那副嘴脸,“瞧不起谁呢?”

    “但1000万可能确实少了,再加点钱吧!”

    同一时间,洗漱完的郭阳依然有点迷糊,站在镜子前,看了看那张俊逸的脸。

    “靠,谁啊,怎么这么黑?”

    “也没黑古那味道啊!”

    ……

    次日。

    回想起昨天的情景,郭阳也不禁感到一阵头疼。

    “上头了啊,养啥猪啊!”

    按他原来的想法,等过个一两年,建一两个精品化的小规模养殖场还是可以的。

    但如今和丁磊杠上了,年出栏量至少得比丁磊强吧,那一年出栏量至少得一两万头。

    投入至少也得几千万吧?

    在哪里建养殖场合适呢,郭阳琢磨着,南方养猪太随大流了。

    北方?沙漠养猪怎么样呢?

    他想起嘉禾和耕保中心在疆省还有个沙改土的课题,立项时间大概是2005年秋冬季。

    如今也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成果。

    等回去了可以问问。

    按照行程安排,郭阳本该今天就回西北了的,但全王生物的技术团队,和天禾的程力明前两天到了粤省。

    七月初,粤省早熟水稻已经从南到北开始收割。

    如今是检验成果的时候。

    羊城番禺的一块试验田里,优质水稻一片金黄,夏收正忙,农人头顶草帽,在稻田里埋头收割。

    这是天禾的有机水稻试验田。

    通过选择抗性品种,田间放置太阳能杀虫灯,辅助喷施生物农药,稻田养鸭等措施控制稻田病、虫、草害。

    说是有机,其实还只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真要实现有机生产耕作,还有很多的问题。

    院坝里已经有收割好的稻谷正在晾晒,郭阳抓了一把看了看,怪模怪样的。

    “这是天稻22?”

    程力明说道:“对,天稻22的口感和品质好,如果能实现有机种植,价值很高,但看样子失败了。”

    “有机栽培条件下,天稻22纹枯病病株率达到了65%,常规稻种抗性上还是弱了点,但新品种表现很好。”

    新品种是今年2月份才培育的稻种,也取了一部分来用作有机实验。

    “生物农药呢?”

    郭阳看向另一人,全王的研究员严书,白白净净的。

    严书说道:“已有的几种生物农药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控制作用很明显。”

    “纹枯病呢?”

    “纹枯病是真菌性病害,目前实验室还在研究。”

    郭阳挑了挑眉,“有把握吗?”

    “问题不大,真菌既可以是病害,但也可以是森林里的自然卫士。”

    察看了一番成果,郭阳认为有机农业还是很有指望的。

    新品种抗性表现很好,生物农药还有进步空间,稻田养鸭防草积累了经验,天敌昆虫生产车间也在筹备……

    只要再坚持实验几年,就能大规模进行有机农业转化。

    如果是前世的他,即使看了很多营销号,喜欢有机产品,但自己却不会碰有机农业这个坑。

    因为没几个人玩得起,也很难出成果。

    但这一世不一样,不缺钱,不缺地位,总想多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夕阳下,煦风拂过,稻香扑鼻,稻穗随风摆动掀起层层金浪,农人头顶草帽,拖着斗车,行走在田埂上。

    ……

    回城的路上,风吹稻浪的景象在郭阳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才是农人的浪漫。

    但很快被一片水域吸引了目光。

    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水面全部被密密麻麻的水葫芦覆盖,一片绿色。

    水葫芦。

    目前在南方诸省泛滥成灾,魔都、四川、福建、浙江、广西相继开展了围剿水葫芦的攻坚战。

    这也是一种让国内极为头疼的入侵物种,对水域生态环境、航运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最终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打捞才勉强完成了治理。

    突然,郭阳灵光一闪。

    水葫芦是入侵植物,但也为国内环境治理做出了贡献,比如现在的社会热点:滇池。

    前世郭阳去洱海旅游时,还特意去过滇池,见识过滇池草海接近一半水域面积种植上了水葫芦。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草海栽种的水葫芦长得异常高大粗壮,光水面以上的枝叶部分就有七八十厘米高。

    这些水葫芦最后人工打捞制作成有机肥,而滇池水体情况也得到好转。

    黑臭现象消失,海鸥云集,鱼虾重现。

    但如今的滇池依然是昆明人心中的痛——昆明缺水与滇池污染。

    从1993年以来,投入的治理资金接近50亿元,情况反而没有任何好转。

    水葫芦依然让滇池闻之色变,污染水域中水葫芦疯长,打捞工程量巨大。

    但其实,水葫芦是治污的宝贝,在所有生物中,水葫芦吸收氮、磷、钾的能力最强,是袪除水中富营养物的最好植物。

    滇池就是太肥了。

    水体中的磷、氮、及各种有害物质严重超标,高的达80倍之多,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的物质高达60种。

    后来除了遏制污染源外,正是水葫芦的利用,才让滇池从绝望,看到了希望。

    郭阳回过神来,因为经济发展,国内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数之不尽。

    如果能嘉禾能参与治理工作,获取的自然能量想必也不菲。

    不过这种东西牵扯到GDP。

    谁都知道,治污的关键是管住污染之源。

    同样,谁都知道,排污者往往是“利税大户”、“支柱企业”。

    巨额治污资金为何打了水漂?

    原因人们已经太熟悉,“熟悉”得让人有些麻木,仍就是那个老问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

    太湖如此,滇池也是如此。

    制造污染,GDP增了;花巨资治理污染,GDP又增了。不知有多少GDP是这样“滚”出来的。

    所以,这种事嘉禾要想直接参与很难,但间接参与一下,郭阳认为想想办法,也是没问题的。

    并且,西北水环境污染也是令人触目惊心,79%的人口生活在水污染地区。

    黄河干流、渭河干流、石羊河、疏勒河以及伊犁河……

    农业的发展可离不开水。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