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响 (第3/3页)

不客气的回道:“不是爱不爱国的问题,我很爱国,但有的选,农户还是更倾向于进口的拖拉机。”

    “国产的你可能用个几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迪尔你可以用上10年,甚至20年,坏了还随时能维修。”

    然而,在李越代表迪尔天拖勇猛激进时,其它的一线厂商,如一拖、雷沃、盐城、纽荷兰等却保持了沉默。

    直到媒体找上门,一拖的某个部门负责人出来说道:“拖拉机和无人机是两个领域,我们不作评价。”

    “至于猎豹2404,相比同级别的进口拖拉机动则一百五六十万,六十八万还是很有价格优势的。”

    “比如进口的迪尔2404,你就是两个六十八万也买不下来。”

    吃瓜群众一阵咋舌,敢情你迪尔卖得更贵啊!

    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事业部经理张仁文则是谈起了mg-1。

    “单看这一个机型,确实价格不低,但从长远来看,它确实解决了市场痛点。”

    “这是值得赞赏的。”

    国内厂商的评价让网友大感意外,合着约翰·迪尔就是妥妥的反派?

    从农户的角度来说,迪尔的拖拉机质量确实没啥好挑剔的,毕竟是世界顶级厂商,能与之媲美的全世界也就一两家。

    但猎豹也不孬啊!

    尤其是对一些嘉禾的忠实用户来说。

    来自兵团的团场小领导就直接在网上晒出了新买的猎豹2404。

    霸气侧漏的外形赢得了网友的惊呼。

    邹庆还晒出了其它型号的猎豹拖拉机,在撰写的文章里,也丝毫不吝啬对丰凯的赞赏。

    “动力强劲,性能卓越,造型美观,视野开阔,适应性强,猎豹2404操控比我想象中还好。”

    “我曾经驾驶着猎豹1204连续高强度工作了二十多天。”

    “丰凯的售后也没得挑剔。”

    除了邹庆,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始站了出来。

    这个集体是极其庞大的。

    天禾、苜禾、丰凯等公司,和全国各地的农户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些年,猎豹的拖拉机可帮不少人挣到了钱。

    甚至不用嘉禾打招呼,会上网的农户积极维护丰凯的形象,不会上网的老农面对采访时也是交口称赞。

    同时,迪尔态度也直接引起了一些农户的反感。

    迪尔确实牛,但你能不能别那么高高在上?

    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我只想支持丰凯。

    李越依然不依不饶,好不容易逮着机会怎么能轻易松口?

    迪尔的拥护者可不比丰凯少。

    在东北,迪尔哈尔滨地区销售经理在一场农场产品订货交易会上说道:

    “我们在东北地区不用宣传,每年销售就能达到2000台。今天已预订出20多台收割机,10多台拖拉机。”

    “展会上的产品现在不能卖,目前光登记有意向的客户就有200多个,其中有150多人是经销商和种粮大户。”

    然而,6月7日,丰凯悄无声息的在官网上发布了今年1~5月份的销售成绩单。

    连续5个月全系拖拉机销量高居前3。

    3月单月销量2165台,5月单月销量2178台,两个月国内月销量排名第1。

    在180~220马力领域,更是长期一枝独秀,将迪尔压制得死死的。

    在这份榜单上,只列了前五的,一拖、盐城、雷沃等,迪尔不见踪影。

    这让业界一阵唏嘘。

    丰凯是会打脸的。

    但吃光群众更感兴趣的还是无人机的数据。

    “截至发文,mg-1线上线下合计销售241台,小精灵合计销售320台。”

    “除了用于农业领域,在军事和其它民用领域也得到了部队、电网、石油、环测等部门的青睐。”

    “同时,小精灵也将在6月15日开启海外预售,7月1日正式上市。”

    这一份成绩单和消息,让支持丰凯的人爽了。

    有好事的网友在李越的博客上留言,“请问李副总经理,迪尔5月份的销售数据是多少啊?”

    “进口的迪尔拖拉机普遍比国内的贵上一两倍,怎么也不见你说贵呢?”

    李越有苦说不出,他很想再和人对战三百回合。前五的厂家销量是高,但不一定有迪尔赚钱。

    但这话他能说吗?

    公司也有适可而止的意思,迪尔赚钱的业务不少,现在还没必要死磕。

    丰凯无人机的真实销量高出了人们的预期,和军方、国企的合作也让各界颇为的沸腾。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将无人机列为高科技鼓励项目,无人机已在军用和民用两个领域初步生成。

    但真正能列入到相关部门采购名单的产品少之又少。

    航空人都有一种使命感,能涉及军品项目的企业产品那肯定是不简单的。

    丰凯的产品有两下子,来自同行的小精灵订单突然就开始多了起来。

    到这时,更多的媒体报道了丰凯取得的成绩,丰凯每卖一台植保无人机都是在提升国内的保有量。

    而小精灵更是即将出海。

    如何看待丰凯即将开启海外市场的无人机预售也迅速登上了网络热榜。

    甚至在海外,也有网友开始期待来自华夏的小精灵。

    ……

    盛夏,又是一年苜蓿刈割季。

    但谢时杰想起小鬼子的毁约就很来气,岩田慎太郎的话还犹自回荡在耳边。

    “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华夏农产品贸易的门槛,苜禾的牧草如今委托第三方检测成本提高到了原本的10倍。”

    “价格太贵了,美利坚的牧草物美价廉。”

    “贵公司的牧草不是不可或缺的,你们要在价格上进行让步,不然双方的合作到此为止。”

    “噢,你们沿海也有很多企业在联系我们,价格低上一半。”

    “岛内怀疑华夏西北也受到了口蹄疫的影响,农残也存在超标,今年港口管控很严。”

    这可把谢时杰气得不轻。

    让他搞不明白的是老板还同意了降价,但即使这样,小鬼子也砍掉了一半的订单。

    苜禾何曾受过这等气啊!

    与生闷气的谢时杰不同,郭阳操控着小精灵在天空中一闪而过。

    酒泉的郊外就像是五彩的田野。

    丰腴碧绿的牧草,色彩斑斓的玉米,鲜红似火的辣椒,嫩绿的甜脆青菜,姿态各异的啤酒…

    现代化的连片温室,成群成群的牛羊,一眼望不到头的田……

    等到没电了,郭阳才让老宋停车,收回了小精灵,想着,通过航拍查看农田情况果然好用。

    以后巡田要轻松不少。

    等他收回无人机回到车上时,谢时杰终于忍不住说道:

    “小鬼子果然靠不住啊,头茬苜蓿刚刈割,订单直接砍一半,今年的业绩惨了。”

    “小鬼子能毁约,我们也可以将发货日期延后。”郭阳笑道:“头茬苜蓿就发往中东吧!”

    “还好中东来了20万吨的订单。”谢时杰又担忧道:“那万一剩下的一半,小鬼子也不要了呢?”

    现在的情况是大洋对岸不仅举起了关税大棒,还加大了对苜蓿产业的补贴。

    加上对岸的农场主减少了收益预期,最终苜蓿出口到岛国的价格直降了120美元。

    相当于920元人民币。

    同时两国苜蓿出口到岛国港口,面临的手续和检测难度截然相反。

    一个免检,一个严检。

    就算这样,苜禾也没有放弃,但酪农协会首先撑不住了,岩田慎太郎选择了毁约!

    郭阳说道:“他们不会完全放弃的,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还会吃糠咽菜吗?”

    “苜禾1号的品质优势很明显,这种差距会在终端产品上表现出来。”

    “何况国内需求也很旺盛!”

    “就是感觉很憋屈。”谢时杰还在纠结,“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

    “高额补贴、关税大棒、绿色壁垒、环境标准,以后可能还有劳工安全之类的,障碍只会越来越多。”

    “农产品贸易逆差也将成为常态。”郭阳说道。

    谢时杰不忿的说道:“上面让我们学习贸易规则,应对贸易壁垒,运用贸易救济措施,靠,这能有什么用?”

    “我们不仅要防守,更要反击啊!”

    “你急什么?”郭阳摇了摇头,又说道:“优势在我们这边啊!”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