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刚果(金)的农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刚果(金)的农业 (第2/3页)

的闲了下来,就想着去湖北大地公司看看。

    两边的距离也就几十公里。

    叫上罗修和余洪海,同时还带上了大炮和野兔两位退伍军人,开上越野车就一路出发。

    这两三天没少下雨,但郭阳见识到了什么叫粉砂性土壤,透水不是一般的快。

    雨后半个小时,只要没有水坑,汽车就可以畅行无阻。

    难怪会有热带无强国的说法。

    就这种热带雨林气候环境,简直就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噩梦。

    汽车摇摇晃晃的行驶在土路上,郭阳也观察着沿途的乡村风景。

    地里大多是木薯和玉米。

    木薯郭阳没评判的标准,但玉米种植真的是惨不忍睹,亩产一两百斤是常态,有三四百斤的就算是精耕细作了。

    唯一的优点是进步空间很大,以现在的国际援助程度,亩产到2024年,估计也能有三四百斤。

    穷也是真的穷。

    房子以茅草屋为主,在房前屋后时常能看到香蕉和油棕树,有的还养着鸡、鸭。

    光着上半身的黑人小孩坐在门前,盯着路过的汽车。

    偶尔看到忙碌的农民,也多是拿着刀和镢头,犁、耙、耧等农具和牛、马等牲畜完全见不到。

    土壤先天性不足,工具落后,导致大片大片的土地都是荒芜着的。

    要耕种了,就去烧一把火,郭阳不禁感叹道:“还真是刀耕火种啊!”

    罗修也是第一次出国,说道:“太穷了,比起来,国内可真是幸福太多了。”

    “压根就没得比。”已经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的余洪海说道。“但这些农民还是没有什么攻击性的。”

    “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

    郭阳看着这些茅草房,沉默不语,其实这种房子在国内也还是有的,往后倒退十年,更是十分常见。

    只是国家发展得太快了。

    而刚果(金)一直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郭阳也没提这茬,看着不时向后掠过的油棕树,说道:“等会儿找个有油棕树的院子停一下,树要高大的那种。”

    “好,没问题。”

    许多村子房前屋后附近都种植有油棕树,在房前屋后的,因卫生需要,也把树下打扫得十分干净,

    但却没见到有管理措施的痕迹。

    过了好一会儿,郭阳才看到两三棵与众不同的油棕树,高大挺拔,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关键还挂了不少果。

    门前坐着个黑人小孩在玩耍。

    郭阳提醒道:“就停那儿吧!带吃的没?”

    停靠在路边的车子迅速引起了几个黑人妇女和小孩的注意。

    “带了。”

    郭阳讶异的看了眼身材壮实的大炮,“给我吧。”

    拿了,郭阳走下车,来到这家人的茅草屋前,将给了小孩,然后又用手指了指旁边油棕树上的果子。

    语言不通,这时才想起没带翻译,刚果(金)是法语国家,更是有多种部落语言。

    两边只能一阵比划,很快,黑人小孩就大概弄懂了郭阳的意思。

    然后……

    转身跑了。

    不一会儿,又回来个成年男子。

    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郭阳一个词也没听明白,只得来得油棕树下指了指果串。

    男子还在怪叫。

    郭阳试探着拿出一张兑换好的刚果法郎。

    黑人男子这才笑了起来。

    郭阳也跟着比划示意,“帮我把果实弄下来,钱就可以给你。”

    黑人点头。

    郭阳几人来到树下,同样打扫得挺干净,树上也有割去叶片和采收果实的痕迹,看得出来是有管理过的。

    唯独树很高。

    当郭阳还在疑惑要怎么采收油棕果时,只见黑人挪了挪斜放在油棕树旁的一根竹竿,竹竿上保留着节疤,这瘦瘦的黑人就带着刀沿着竹竿往上爬。

    郭阳呆住了。

    这油棕果是这么采的?

    郭阳从余洪海的考察报告上了解过,通常来说,一户家庭每2个月左右就需要采果一次。

    但这边的果子产量、质量以及加工水平都不行,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安全要求。

    油棕种植生产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一路走来,只有这户黑人家里的油棕树还能看得上眼,只是没想到采收的手艺也这么特别。

    没一会儿,一大串暗红色的果实就从树上掉了下来。

    已经是成熟的模样。

    重量也不轻。

    这黑哥们还挺实在的。

    郭阳说道:“这油棕果看着还不错,这家人是有管理过的。”

    “是不错。”余洪海也试着将果串抱了起来,汗水已经打湿了脸庞,“确实挺难得。”

    几人抱起来油棕果的举动,顿时让黑哥们急的在竹竿上叽里呱啦的吼了起来。

    两个黑人小孩和妇女也围了过来,村子里听见动静,也有人跑出来观察。

    郭阳反应过来,从袋里摸出钞票向竹竿上的男子示意。

    气氛才轻松下来。

    等廋得像猴子似的黑人下来后,郭阳先将钱交到了他手上,一边比手势,嘴里也在念叨着,“good,good!”

    黑人男子仿佛听懂了,一个劲的笑。

    郭阳感觉这黑哥们挺憨厚的,还有些油棕种植管理的意识,虽然也不咋地,但在一众听天由命的群体中,已经足够鹤立鸡群了。

    顿时起了招揽的心思。

    不过语言不通,只能先记下这个位置,等回头让余洪海带翻译来。

    走之前,郭阳又给几个新来的黑人小孩一人两块,博取了一阵善意。

    随后便拿着油棕果上车走了。

    这次拿的油棕果壳很厚,郭阳回忆了下这两天看的资料,应该是本地厚壳种了。

    除了厚壳种,刚果(金)还有早期商业种植带来的薄壳种,以及雨林里的野生种。

    郭阳此次育种的目标也是薄壳种,不过本地种和野生种的优质特性也都是可以融合进去的。

    种子总是不嫌多的。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在余洪海的指引下,终于到了湖北大地公司的驻地。

    这应该是郭阳这几天看到的最好的农场,从种植到各种牲畜养殖,应有尽有,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不过依然是技术型援助,培育良种,传授水稻、玉米、蔬菜、蘑菇等栽培技术。

    具备盈利能力的业务也有,比如在一些区域开展的养猪和养鸡。

    郭阳到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