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八章 耕地、生鲜、屋顶农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八章 耕地、生鲜、屋顶农场 (第3/3页)

了不少。

    这竟莫名的让郭阳放心不少。

    一直以来,杨成或者说微光公司的自主权限都很少,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操作。

    连惠农网也剥离了出来,未来嘉禾生鲜超市也将独立。

    郭阳还真有点担心杨成有小情绪。

    不过这短短一会儿,杨成那种轻松加愉悦的状态,可以看出他是真喜欢农场,这减少了郭阳的担忧。

    屋顶农场的效果也出乎了郭阳意料,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

    才出土还顶着小红的菠菜,叶子皱皱巴巴的黄心菜,像土地上开出的一朵朵绿色小一样的生菜;

    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蒜苗;

    郁郁葱葱的小葱;

    青菜、上海青、萝卜……各种蔬菜的叶子看起来那么娇嫩。

    “不错,有那味了。”

    “还是冻死了很多蔬菜。”

    郭阳笑道:“没冻死的更好吃呀,为了抵御寒冷,聪明的蔬菜会把淀粉转化为葡萄,口感会更好。”

    “所以不能过冬被冻死的蔬菜都是笨笨的吗?”

    郭阳和杨成齐刷刷看向难得插话的罗修,“没看出来,你还真是个人才。”

    冒着寒冷,置身于屋顶菜园中,仰望蓝天碧海、云卷云舒,俯瞰城市喧嚣、车水马龙。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也可以尽享田园生活。

    适当的农作,可以帮助上班族舒缓工作的抑郁和生活的压力。

    “老板好,杨总好。”

    微光公司的员工也不断出现在菜园里,有的是来劳作的,但还有不少人是来摘菜的。

    郭阳疑惑向一个女员工问道:“自己回家弄饭吃呀?”

    “啊,是的,老板。”

    女员工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扬了扬手中的袋子,“弄点青菜,晚上回去烫火锅,贼巴适!”

    郭阳笑了笑,“川渝地区的?”

    “对头。”

    “这个黄心菜烫火锅很好吃。”

    “对对对,之前听同事说了,今天专门来摘,谢谢慷慨的老板。”

    “你们该谢杨总。”

    “都要谢,都要谢,现在写字楼里的其它公司,听说我们有自己的菜园,都羡慕麻了。”

    来屋顶菜园的人还不少,同事之间一边种菜、摘菜,一边交流,仿佛少了一些冷漠。

    来往的员工也不断向郭阳问好感谢,员工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郭阳说道:“在酒泉的集团总部,是不是也可以设计成这种带屋顶农场的风格。”

    罗修眼前一亮,“完全可以啊!”

    郭阳笑了笑,“记得回去提醒下我,或者你给宁小婧说下。”

    这时,在一旁的杨成犹豫了下,但想着这段时间的研究,还是把内心想法说了出来。

    “老板,我认为集团可以多投入一些研发力量,屋顶农场还是很有意义的。”

    “帮上班族缓解压力,让老年人打发时间,填补内心空虚,帮助城市孩子明白粮食果蔬的得来不易。”

    “还可以造福环境,夏季隔热降温,冬季保暖,屋顶农场就像巨大的海绵,吸收二氧化碳和杂质,净化空气。”

    “在空间越发稀缺的年代,屋顶或阳台的绿地和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公共交流空间,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人们只有站上屋顶才有俯视的机会,还有鸟儿也多了一个落脚地……”

    “国内的一些城市已经将屋顶绿化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但屋顶农场却还很少。”

    “种植技术不成熟,没有合适的种子,成本过高…技术上还存在着太多的困难。”

    郭阳其实略微有点讶异,杨成对屋顶农场的热衷程度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

    屋顶农场的定位是休闲和娱乐,研发也要不了几个钱。

    不过郭阳突然联想到了植物工厂,这玩意能源消耗夸张,成本极高,没掌握可控核聚变之前,都很难量产。

    但研发却可以和屋顶农场相辅相成,未来光伏产能过剩时,似乎也可以在西北试试植物工厂……

    沉吟了一会儿,郭阳说道:“可以先试试。”

    杨成笑道:“老板英明!”

    “那你组织团队搞技术研发?”

    “没问题!”

    ——

    鲁省,黄河三角洲。

    一辆丰田普拉多疾驰在产业大道上,各种超车一气呵成。

    当前方被并排的货车挡住路时,更是不做丝毫停顿的,驶入了逆行车道超车。

    对向而来的小车隔着老远就开始按喇叭。

    副驾驶位置上的杨恒紧紧抓住扶手,脚趾也抓紧,心脏砰砰跳,心想,“吴总开车这么暴躁的吗?”

    直到顺利超车后,才平静了下来,但扶手却不肯放下。

    许是感受到了杨恒的紧张。

    辉煌种业的吴峰笑道:“稳当得很,到牧场太远了,这不快点,等到了都天黑了,今天不忙完,明天怎么蹭郭老板的飞机回去?”

    “来得及,来得及。”

    即使是大平原上,杨恒也依然感觉车速有点快。

    吴峰降了点速度。

    “小杨,你做项目申报多久了。”

    “差不多刚好一年。”

    “那学习能力很强,这么快就把政策吃透,能独当一面了。”

    “还行,老板让我对接的畜牧业管理司和种植业管理司,从苜禾大豆产业的制定拟稿,我就参与了。”

    “辉煌投资的这个滨海苜蓿牧场,政策和补贴方面,我一定给你办的妥妥的。”

    吴峰呆了呆,小杨似乎是才毕业一年,嘉禾用人这么大胆的吗?

    “听说嘉禾有个领导人培养计划,小杨肯定在名单里吧?”

    杨恒笑了笑:“全靠老板栽培!”

    吴峰绝了挖人的心思。

    本想报当初苜禾农牧连续挖辉煌骨干技术人员的恩怨。

    杨恒这些天的表现除了胆子小以外,但性格沉稳,各种政策条款更是信手拈来,让他动了心思。

    不过现在看来,嘉禾对杨恒的培养层级很高。

    这两年,辉煌一边搭上苜禾的顺风车,向国外出口了一批批特级和一级燕麦草;

    同时紧盯国内牧草市场,做了很多牧草推广示范,实现就地高效转化。

    在节约成本上,也做到了极致,承包的土地全是偏僻的荒滩。

    整体效益还可以。

    而现在国内乳业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牧草业要彻底站起来了。

    辉煌是国内草业第二梯队的领头羊,牧草种子种类丰富,牧草种植经验丰富。

    有技术,有资金的辉煌种业持续的各地扩大投资。

    滨海盐碱地只是其中一站罢了。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