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种业排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种业排名 (第3/3页)

衣、分装10吨玉米种子。

    这时,郭阳却出现在了鲁省寿光,一家农资超市的门口。

    在其身旁是德农农资超市的总经理袁文武,其面容刚毅,眉宇间透着沉稳。

    两年的时间里,曾深陷德隆集团破产危机的德农农资超市,

    在天禾持续注资2.5亿元后,不仅原有600多家超市被盘活,还稳步在周边的农业大省发展了两百余家新店。

    郭阳踏入了农资店的大门,大概100余个平方,不算大。

    货架上布满的是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农药化肥、农需农资。

    统一服装的超市店员们忙忙碌碌。

    刚刚卸完一车化肥入完库,他们又兵分多路,按部就班在各自的营销岗位。

    出入超市的农友三三两两,选购着他们自家心仪的各式农资商品。

    “哎,老哥,那农药喷洒时可一定要注意配比啊!”

    “知道,我又不是第一次买你家的药了。”

    等这位老农友走后,店员才看向郭阳,穿得西装革履的,不像是买农资的样子。

    但店员还是问道:“帅哥,买点什么?”

    郭阳笑道:“随便看看。”

    “要不我带你瞧瞧吧?”

    郭阳没想到这店员还挺热情,可能是这会儿没多少人,但郭阳依然摇了摇头。

    “我不买。”

    随意看了一圈,郭阳就走了出来,和袁文武开车到了当地的配送中心办公室。

    德农农资超市是嘉禾现代农村物流体系里面最关键的一环。

    经销商品包括化肥、饲料、种子、农药、农膜、农机等六大类。

    目前天禾持有99.34%的股份,另外0.66%是由鲁省农技总站持有。

    郭阳此前在梳理了集团的财务规划后,就要求德农农资超市在全国主要地区进行扩张。

    不过却被其规划的数量吓到了。

    如果要完成10个农业大省的布局,德农农资超市的连锁店要开到10000家。

    而要完成全国的布局,则至少需要20000家店。

    按1家店投资20万元算,1万家店就是20亿的总投资。

    郭阳喝了一口袁文武泡的红茶,一时之间还有点不习惯真的茶叶味道。

    沉吟了良久。

    郭阳才说道:“其余省份的农资超市还是要跟着开起来,在2010年之前,先实现建设1万家的目标。”

    “人员上不成问题吧?”

    袁文武笑道:“这两年没怎么扩张,现有的管理体系完善了许多,至于农技人员,天禾种业不缺,也有真正懂农资经营的管理人员。”

    郭阳倒是忘了天禾这一茬,天禾的技术服务体系可是比农药化肥公司还要先一步建立起来。

    “那就搞吧!”

    袁文武说道:“还有个问题,除了种子和农机,目前缺乏知名度高、有竞争力的化肥、农药、饲料、农膜。”

    “优质产品生产商采用的是专营性分销,已与当地经销商签订排他性区域独家分销协议。

    同时,经销商及零售商担心德农抢他们的饭碗,生产商担心一个巨大的零售商会控制供应厂商命运。”

    “所以,德农农资超市大举扩张,推广德农品牌,肯定会遭遇更多来自农资供应链上下游的阻击。”

    郭阳挑了挑眉,“全王明年应该会推出生物源农药。”

    “太贵,农户的接受度不高。”

    郭阳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的主意,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的项目,庞大的网络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支撑。

    但有嘉禾资金支撑,天禾的种子和丰凯的农机拉客户,后期还有生物农药。

    罗钾的化肥投产后也可以引进,总之,农资超市未来的经营还是有保障的。

    “先做吧,遇到问题再一个个解决。”

    “好。”

    袁文武对德农农资超市倾注了很多心血,德隆系倒塌后,其小团队就一直在想办法拯救超市。

    那段时间就相当于是免费打工。

    好在最后天禾入局了。

    收购用了1.08亿元,盘活用了2.5亿元,远超了最初的预期。

    他这知道什么是财大气粗。

    德隆系不过是玩资本游戏的纸老虎罢了!

    郭阳并不在意袁文武的想法,这两年国内的经济发展很快,嘉禾也站在了时代的浪潮上。

    这才让他有加速扩张、重资产运营的底气。

    等产业链彻底打通后,嘉禾又可以通过优化管理、降成本来应对竞争。

    在德农农资的这两天,

    郭阳也四处走动,每天都是在不停的见人、开会,把农资超市的管理层混了个脸熟。

    业务情况也摸清了些。

    在寿光等蔬菜种植大棚较为集中的一些村子里,营业收入好的农资超市能达到150~200万。

    毛利润大多在25%~30%。

    扣除运营成本,净利润率在3%~5%,只有少数几家处于亏损的状态。

    总体情况还是很健康。

    考察完了农资超市,郭阳带着罗修,又跟着去了丰凯农机在潍坊的生产基地。

    由于潍坊的产业优势太大了,这里依然是丰凯最主要的拖拉机和大型机械生产基地。

    西北工厂原想依赖酒钢进行发展,不过酒钢只能生产一些低端产品,支撑不起一个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

    导致西北工厂现有的一条拖拉机生产线只能勉强维持运转。

    在丰凯新任总经理蒲飞的抉择下,西北工厂目前更专注于牧草、玉米等作物的专用配套机具生产。

    郭阳到基地后,除了例行对公司的考察,以及员工的慰问外。

    更是连着两三天时间,守在生产线旁,见证了两百台猎豹220系列拖拉机的诞生。

    在悄无声息间,利用自然能量对两百台拖拉机完成了改造。

    随后,这批拖拉机又被陆续送往了西北。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