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七章 琐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七章 琐事 (第3/3页)

有各种政策性的补贴分摊成本,齐鲁汉子自然是敢冲在前列。

    在东营,以流转1000亩盐碱地为例,流转荒地开荒种植的亩成本约1500元。

    补贴也能大致推算。

    国家农田工程补助100元,省市给150元,流转补贴100元。

    再加上良种、农机、牧草等,综合下来前三年每年每亩能拿到500元。

    牧草亩收益以国内价格算,苜禾1号每亩产2.5吨,至少也是3500元左右的收入。

    第一年就算产量稍微低点,也大概率能实现正收益。

    以后牧草过剩了,改良后的土地也能种花生、玉米、大豆等等。

    反应快的,早就做准备了。

    听谢时杰说了一阵,郭阳也弄明白了当地的诉求。

    政府补贴要项目实施验收后才能拿到,前期每亩需投入2750元,成本太高,农户承受不了。

    据说当地有位48岁的种粮大户高瑞霞,是天玉1号的忠实客户,同时也见证了天豆1号改良盐碱地的神奇。

    原本想开荒种天玉1号,但天豆1号种子紧张,随后又看到了更神奇的苜禾1号。

    因为家里有亲戚是公务员,就让其帮忙盯着。

    政策公示后,高瑞霞就第一时间找上了村委和农业局土流中心。

    “河滩上没人种的盐碱荒地,我要流转1000亩!”

    农业局也惊讶于高瑞霞消息之流通,当即就开始梳理流程,同时也帮忙联系种子。

    但得知价格后,却傻了眼,这是想抢钱?

    …

    郭阳理了理思绪,政策刚出来肯定会遇到问题,所以还是解读的不够深。

    “金融机构的贷款呢?”

    “农业局这会儿也不知道怎么办理。”

    郭阳哭笑不得,对于农业贷款,银行永远是想避而不见的。

    而且来得太快了。

    早上才出文件,下午这个高瑞霞就要流转土地买种子。

    鲁省被称为考公大省也不是没道理的。

    沉吟片刻,郭阳说道:“还是要先对政策进行细致解读,地方上也需要时间消化后,才能和银行等单位沟通。”

    “现在重点是保障种子生产,和地方种子公司保持沟通,以及借用天禾的运输渠道。”

    等谢时杰去忙后,郭阳先是给耕保中心总农艺师庄宜辉去了电话。

    寻求专家进行培训和政策解读。

    苜禾是关键的种子提供商,种子的顺利销售也关系到盐碱地改良的成败。

    庄宜辉自然是答应下来,同时又提了下沙改土的项目合作。

    郭阳哪管得了那么多,连连应是。

    又从大学生实习名单中,挑了个家庭条件贫困,学习成绩优良的出来。

    “幸运儿杨恒,从今往后你就是苜禾的项目专员,先练手吧。”

    确定了人选后,又把沙改土和带实习生的任务都甩给了宁小婧。

    郭阳这才算是有间隙歇会儿。

    累是肯定的,整个人却又保持在一种亢奋的状态。

    即使问题多多,但一件又一件事情的处理,解决问题后也能为他带来愉悦的畅快感。

    前世就是个普通农场主,最多也就管个两千亩地,哪有现在这样的体验。

    随手一个签字,就能影响到几千上万人。

    郭阳感觉他可能有受虐倾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